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私募股权与科技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25047
  • 作      者:
    刘正民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正民,1954年1生于上海,现任私募股权复卿基金、复新基金、复鑫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上海复聚卿雲、复祥投资创始人。著有《日本纵横》、《亚洲第三次浪潮》(合著)、《上海投资实用手册》(主编)等,共计15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私募股权与科技创新》全书分绪论和资本的逻辑、私募股权资本、私募股权资本的运作:杠杆收购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案例分析、结论和思考五章,主要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企业的案例分析,力图揭示私募股权资本与科技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私募股权资本的发展模式与道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私募股权与科技创新》:
  拉法格是第一位明确提出“金融资本”的学者,在他看来,金融资本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银行资本的概念,而是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紧密联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本。法拉格指出金融资本的统治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还在宗教、政治、精神生活等方面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①布哈林在《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中,也对金融资本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金融资本统治的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金融资本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继续,就像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是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的继续一样。
  鲁道夫·希法亭对金融资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察。他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导致资本主义有机构成迅速提高,企业为了克服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对银行的依赖从流动信用为主转变为以固定信用为主,促使银行的积聚得到发展,导致垄断工业的资本有相当部分来自于银行,“愈来愈多的工业资本不属于运用工业资本的工业家了。工业家只有通过银行才能支配资本,对于工业家来说,银行就是这种资本的所有者。另一方面,银行也只好把自己愈来愈多的资本固定在工业中。因此,银行资本家愈来愈变成工业资本家。我把通过这种途径实际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金融资本”。②可见,希法亭将“金融资本”界定为“固定在产业资本中的银行资本”,强调了金融资本在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的过程中银行资本的统治作用。
  从金融资本的发展来看,在银行出现以后,产业的发展就不再仅仅靠产业资本家的自有资本,银行与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就日益增强。早期,银行的资本作为金融资本(生息资本)的唯一形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货币剩余的阶层,他们本身并不从事产业经营,而是将钱直接存人银行靠利息生存,即食利阶层;二是产业部门的创业资本(原始投资)和经营过程的流动资本。银行将这两部分货币集中起来再以贷款的方式提供给产业部门支配。这时,金融资本也都只是实体形态。股份公司出现后,产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产业部门有脱离银行的倾向,即原来存入银行由银行间接提供给产业部门支配的资本,现在开始直接通过购买企业股票这种虚拟资本的形式提供给产业部门,即所谓“脱媒”现象;另一方面,银行也开始通过购买公司股票的虚拟资本方式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完全通过贷款的方式实现对产业的控制,并且,银行本身也股份化,成为虚拟资本控制的“万能垄断者”。这时,金融资本就不仅仅只是银行资本的形式,还有股票等虚拟资本的形式,而且虚拟资本在金融资本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致曾经有学者担心银行中介作用的历史使命很快会有终结的一天。从上述的资本的历史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出现,对虚拟资本的发展及金融与产业,尤其是传统的银行与产业关系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可以引用鲁道夫·希法亭的话来总结关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虚拟资本三者关系:“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定部分,它们在既定时期内必须按一定比例彼此并存。抽象地讲,一切社会资本都可以同时成为银行资本。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之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资本的逻辑
第一节 现代历史进程及其启示
第二节 市场的逻辑及其不满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私募股权资本

第二章 私募股权资本
第一节 私募股权资本的概念及其演变
第二节 私募股权资本的特点
第三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私募股权资本的运作:杠杆收购与风险投资
第一节 杠杆收购
第二节 风险投资

第四章 私募股权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第一节 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
第二节 风险投资与专利申请
第三节 风险投资与新企业的创立
第四节 风险投资与企业的专业化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现代科技的翘楚——苹果公司
第二节 新能源的领跑者——无锡尚德
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弄潮儿——京东商城

第六章 结论和思考
第一节 私募股权资本的斯芬克斯之谜
第二节 正确处理私募股权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第三节 值得继续注意的研究方向
第四节 对我国私募股权资本促进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