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交易所:功能、运转及效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4655
  • 作      者:
    丁化美,任碧云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化美,男,法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金融学博士后。有政府机关、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企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工作经历,现任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经理。从事过包括法律制度、法社会学、金融改革、基金与证券、资本与并购、企业治理与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交易平台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曾编著关于金融创新、金融资产重组方面的多本著作,在各大金融类杂志、报纸发表研究型及实践型文章多篇。
  
  任碧云,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第六届(2011)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天津市劳动模范。长期从事金融宏观调控、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国金融业改革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金融研究》、《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12部,主持完成各种科研课题29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交易所:功能运转及效力》对交易所诞生、发展、演进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对其参与主体、运行机制、交易方式、产品创新、风险防范等内核要件进行了识别和探究,并且涵盖了基础建设、服务机构、监管体系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完整地呈现了交易所目前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并就其发展方向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交易所:功能运转及效力》立足全球视野,专注国情实际,力求还原交易所服务实体,追求效率的本意。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改革进程中大潮中,交易所理应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政策方面而论,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1991年1月1日起,政府将股份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扩大了公开发行股票的试点城市,从而为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扩大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而7月中旬,深圳允许机构投资者人市,更为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拓展了发展空间。1992年,鄂武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拉开了深沪证券市场由地方性市场走向全国性市场的序幕。1994年,全国通货膨胀率高达21.7%。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坚决实行全面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受此影响,股市不断下滑。7月30日,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症下药,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由此引发了股市8月、9月的牛市行情。沪市两度突破了1000点大关,但终因宏观形势并未根本改变,股份基本面欠佳,股市在维持了两个月的牛市行情后再次滑落。1994年是证券市场受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十分明显的一年。
  在法律法规方面,1991年4月1日,中国第一个股票市场监管条例《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办法》出台,其后一系列证券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反映了证券市场管理者开始认识到加强监管对维护市场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发展的重要性。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证券市场的监管已进入规范化阶段。1995年12月19日,朱镕基视察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对证券市场影响深远的“法制、监管、规范、自律”八字方针,为如何使证券市场走上积极、稳妥、健康发展的轨道提供了重要的向导。按照朱镕基提出的八字方针精神,1998年12月底推出了对中国证券市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法》的颁布,使中国证券市场从此走向了依法治市不断规范的新时期。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证券法典,为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践方面,1994年,政府发行了第一笔金额为10亿美元的全球金融债券,22家企业赴境外上市,两家企业首次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中美签署证券合作监管谅解备忘录,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入新的里程。1995年,深市管理层陆续推出改革证券登记清算体制,理顺市场运作架构,降低费用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策,在惨淡的市场气氛中,为来年深市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市场融资”等政策,则意味着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年轻的证券市场已从试验阶段走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8年,为了增加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引导小户合理投资,稳定股市,证券投资基金金泰、开元于1998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可转换债券历经多时酝酿也正式登台,这是增加证券投资工具,丰富证券品种的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在这二十几年中,中国的证券市场经过风雨,走过坎坷,但发展壮大是主旋律。现在,我国交易所的交易技术手段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股票、基金、债券全部采用无纸化发行和交易,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二)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发展史
  我国商品交易所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范三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88年到1993年
  我国的商品交易所起步较晚,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但正式的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
  此后,其他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市场监管不力,在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积累。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也不太规范,出现了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使众多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扭曲了期货价格,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2.清理整顿阶段:1993年底到2000年
  为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3年底到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大的清理整顿。
  (1)第一次清理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1994年暂停了期货外盘交易以及钢材、煤炭、食糖、粳米、菜籽油等期货交易。1995年发生了两次大的国债期货风波_2月发生的“327”风波和5月的“319”风波,两次风波以后,当年5月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尽管清理整顿为依法治市奠定了基础,但此次整顿后,期货成交量也急剧下降,市场慢慢萎缩,期货交易量与成交额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第二次清理整顿
  1998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第二次整顿工作。在这次清理整顿中,仅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3家期货交易所被保留下来,而且将期货品种压缩为12个:上海交易所的铜、铝、胶合板、天然橡胶、籼米;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绿豆、小麦、红小豆、花生仁;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啤酒大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正本清源:何为交易所
第一节  交易所的定义及功能
一、交易所的定义
二、交易所的职能
三、交易所的作用
第二节  交易所的类型及特征
一、按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分类
二、按交易品种分类
三、按市场结构层次分类
第三节  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一、交易所的组织架构
二、交易所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来龙去脉:交易所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交易所的起源及背景
一、有价证券的起源
二、交易所的产生
第二节  交易所的发展历程
一、全球交易所的发展历程
二、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发展史
三、中国交易所的发展史
第三节  交易所的制度变迁
一、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过程
二、中国交易所制度的变迁
三、交易所监管制度的演变

第三章  全球视野: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国外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交易所的现状考察
二、国际交易所的特点及经验
三、国际交易所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我国交易所现状
一、我国交易所发展的现状考察
二、我国交易所的特点及发展局限性
第三节  清理整顿下我国交易所何去何从
一、2011年清理整顿风暴
二、清理整顿背景下交易所的应对及发展

第四章  内部机制:交易所的运行模式
第一节  交易制度
一、做市商制度
二、竞价制度
三、保证金制度
四、我国其他交易所交易制度
第二节  交易方式
一、定义
二、现货交易
三、期货交易
四、期权交易
五、信用交易
第三节  交易产品
一、证券类交易产品
二、贵金属类交易产品
三、大宗商品类交易产品
四、权益类交易产品
五、虚拟资产
六、其他交易产品
第四节  风险防范
一、交易所面临的风险
二、主要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交易所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

第五章  系统支撑:交易所的产业链体系
第一节  产品研发
一、交易所产品研发的必要性及发展路径
二、交易所产品创新的基本规则
三、交易所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四、现阶段创新产品范例
第二节  电子信息系统建设
一、交易系统的蓬勃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网上交易
三、另类交易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登记结算系统
一、登记结算系统概述
二、登记结算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三、我国登记结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四节  其他服务机构
一、投资咨询机构
二、资信评级机构
三、会计师事务所
四、律师事务所
五、资产评估机构

第六章  规范运作:交易所的定位与监管
第一节  交易所的定位
一、交易所组织形式的两种法律定位:会员制与公司制
二、交易所监管职能的定位
第二节  交易所的平台经济
一、交易所的平台经济及其特征
二、交易所平台经济的发展策略
第三节  交易所的监管政策
一、交易所发展中的法律监管
二、交易所发展中的行政监管
三、交易所发展中的自律监管

第七章  前景展望:交易所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第一节  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一、全球交易所公司制改革
二、全球交易所并购浪潮
三、我国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交易所的发展前景
一、交易所走向全球化的探索
二、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因素
三、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第八章  建言献策:健全我国交易所运行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统一的公信力市场
一、完善市场机制
二、渐进开放证券市场
三、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第二节  交易所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
一、交易所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二、交易所是各类交易产品的高速公路
三、交易所是监管部门的数据库
第三节  加快交易所国际发展步伐
一、交易所走向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二、培育交易所全球竞争力
三、国际化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