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城镇居民在面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时,除积极参与议题讨论的人群外,大部分网民都属于网络潜水党。在研究小组对重庆江津居民实地调查采访时,从事文员工作的21岁的沈女士就表示:“我下班时间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新闻、刷微博,我比较关注热点事件和政策动向,但也就是知道就行了,从不发表评论。”像沈女士这样的网民通常则以“看客”的姿态应对网络报道、帖子和博客文章,对于网络上某一热议话题或者发生的网络冲突等现象采取围观态度,关注事态的发展情况,但并不在网上直接参与讨论和公开发表意见。表面看来,这一部分网民对于网络舆论的扩散没有太大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好像与他们无关,但实际上网络潜水党很有可能将网络言论直接带到现实生活圈中,甚至将网络行为付诸实际生活,这必然导致网络舆论朝现实社会民意的转向加快。
西南城镇网民对某一事件进行的网络转载,常常用以间接表达网民个人对于事件的观点和情感,而这种转载一旦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热度的提升也必然会导致事件的影响层面扩大,加速了网络热点事件上升为社会热点事件。相比潜水和转载,西南城镇居民在网络上进行理性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则可以缓解事件的热度。来自重庆涪陵23岁的郭靖是涪陵加油站的一名员工,同时也是参与我们采访调查的其中一位居民。郭靖向我们表示他已经习惯了网络生活,一有空闲就会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查看新闻资讯和网络热点事件,并且喜欢查看网友对话题的评论回复,自己通常也会被大众观点所影响。像郭靖一样关注并参与到网络舆论中的人在西南城镇居民中并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逐渐适应并习惯网络时代下的民主生活。
(二)情绪化的发帖、创作和网络签名等民主参与方式
在网络舆论引发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西南城镇居民同普遍网民一样,通常将个人的情感倾向通过情绪化的行为表现出来,在网络上发表带有强烈情绪的具有煽动性或者攻击性的相关文章、帖子,获得网民的认同感,激起网民的情绪波动。随着微博客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西南城镇居民获取新闻、分享信息的大众化工具。而微博受发布字数限制的影响,其信息往往呈现出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西南城镇居民在对一些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进行转载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居民的个人态度。在我们的调查采访中,来自万盛区的在校女大学生周萌萌便自称是“微博控”:“我的生活已经不能离开网络了,每天刷微博、看新闻已经成了改不了的习惯了。网络舆论很多时候都会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我也会参加,通常会在论坛上发帖、留言,转发微博时也会附上自己的看法。”
由于微博自身的特性,网民很容易对微博信息产生片面化的理解,导致信息被断章取义,以致偏离了事情原本的模样。而类似微博疯狂转载和缺失理性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网络发言行为,一旦在同质网民中进行交互传播,激起网民对情绪贴的情绪化回复,则很容易使得更大范围的网民产生情绪感染,从而造成西南城镇地区群体的非理性行为发生,导致事件迅速升温,事态升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