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京报传媒研究.第四卷,数据新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50709
  • 作      者:
    王跃春,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主编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新京报传媒研究》书系是中国传媒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促进全媒体建设与新闻业专业化研究,并请国内著名新闻传播专家担纲顾问,在业内颇具影响力。能够为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高校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语咨询。本期邀请白岩松、熊培云等名家撰写专业稿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与社会研究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京报传媒研究》书系是中国传媒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促进全媒体建设与新闻业专业化研究,并请国内著名新闻传播专家担纲顾问,在业内颇具影响力。

本书为其第四卷,从特别聚焦、深度观察、全媒体研究、新闻背后、文化与传媒、广告与营销、传媒讲坛、史事钩沉、传媒好书赏等几个方面,借助经典案例分析,对数据新闻的策划、制作进行了系统且具有实操性的解读,对做出好新闻的关键点、传统媒体如何成功转型、中国的社区报如何发力、怎样采访到名人、新闻报道中的人性挖掘等进行了深刻独到的详述。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著名传媒人对传媒与文化精神的专论,并深刻展示了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人的事迹及独特新闻观。本书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际操作上的借鉴,且图文并茂,生动深刻,是献给新闻学子、传媒人的贴心采编宝典。

展开
精彩书摘

  变数据为艺术
  赋图表以灵魂
  人类世界就是数字王国,每一个人的每一根毛发的长度、每一次呼吸的温度、每一回心跳的力度,都可以被数字化,如果获得授权,这些数字都可以被互联网化,成为人类研究学的数据;虽然恒河沙数是永远的神话与宗教,但是,在互联网技术电闪雷鸣般革命性改造人类世界的今天,恒河沙数的谜底也会被轻而易举地破解,神话与宗教因此也将被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而人类随之将迎来被数字证明其真实存在的“上帝”。如果天才数学家笛卡儿在天之灵有知,他一定会为自己用数学证明上帝客观存在的科学解析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大数据一统江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数字王国的人类世界,其新的文明生成方程式必然会通过数字推导出新的结果。在这个推导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生产和生活等,也必然会有革命性的颠覆与创新。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然如此,作为人类文明微观呈现形式与内容之一的新闻故事,又该如何创新性生产、讲述与流传?在这些新闻故事中,作为核心价值的人的呼吸与温度,又该怎样实现互动体察、触碰与心灵感受?事实上,这是人类知识生产的又一个小小的新起点。
  我们的答案是:数据新闻。因此,本卷我们聚焦“数据新闻”,通过具体案例分享、前沿理论解析,讨论并探索在数据新闻的操作上,如何变数据为艺术,赋图表以灵魂的路径,以及如何呈现与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什么是数据新闻?按照欧洲新闻学中心和开放知识基金会开发的《数据新闻手册》的观点,数据新闻“就是用数据报道新闻,它为记者将传统的新闻嗅觉与运用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结合起来报道新闻创造了可能”。与传统新闻的制作流程相比,数据新闻制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数据对新闻做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渗透。数据以不同形式根植在新闻制作的各环节中,通过对数据的视觉化、叙事化、个性化处理,实现数据与新闻的深层次融合。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论述,请阅读本卷向安玲、沈阳的《数据驱动新闻的未来》。
  要不要专设“数据记者”?现在,当微博、微信、QQ空间等移动社交工具日益“生活必需品化”,有一个很能迷惑人也颇具煽动性的观点横空出世,即所谓“人人都是记者”;一部分中毒很深的人,甚至喊出“专职记者已死,公民记者当立”的豪言壮语,声称自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以“公民记者”为主体的自媒体人在传统媒体的领地里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然而,这既不符合传媒常识,更不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记者,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还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观。一个优秀的记者,必然是一个优秀的公民;但反之,一个优秀的公民,未必会是一个优秀的记者。自媒体时代的确已经到来,但它不会也不可能并且不会被允许一统传媒江湖,因此注定只能是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点缀。在互联网的时代,不是不需要优秀记者了,相反,将会更需要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有技术、有专业素养的优秀记者,而“数据记者”将会是其中的精英,其最大的本领与价值就是抓取、聚合、整理、分析、解释数据,“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转换成学术化的表述,就是“数据记者要突破常规思维,实现思维的联动,在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背后挖掘数据的关联,通过深加工将这种关联逻辑化,在数据网络的支持下构建社会万象的逻辑网络”。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招贤纳士,专设“数据记者”岗位,令其专司通过数据“取上将首级”,已刻不容缓。
  “数据记者”要不要当“预言家”?在《新京报传媒研究》样书上,我曾写过一篇卷首文章《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强调记者需要成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那么,在本篇卷首文章中,我想强调的则是,包括“数据记者”在内的新闻人还需要成为“预言家”,特别是“数据记者”更需要努力做到“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去把《易经》当成《数据记者工作手册》去研究,而是提高自己的数据抓取、聚合、整理、分析、解释能力,进而顺藤摸瓜,找到海量数据间的隐性关联,透过表象捕获本质,最终达到规律预测和意义再生,创造预见性内容,并在技术支持下实现新闻的个性化突破。这样,“数据新闻不再是一个形式的翻新,数据所生成的意义将超出文本所能表达的内容,新闻媒体的工作重心要跳出视觉比拼
  的怪圈,转向对数据深层次关联的挖掘和解释”,让数据驱动新闻的未来。那么,怎样用数据讲出好故事?在传统媒体中,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定也是一个会讲精彩故事的“故事大王”;相应地,每一个优秀的新闻作品也一定是一个四海流传的精彩故事。在新媒体中也一样,并且对讲故事的能力要求得更高。如果说在传统媒体上讲好故事需要“行万里路”的话,那么,在新媒体上讲好故事,则需要“查万卷数”,使用大量数据去更深地揭示、更好地解释或展现一个新闻故事,用数据讲述新闻。在本卷中,我们收录了黄芯芯、陈为的《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一文,他们在文中说:“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新闻可以结合大规模的数据信息进行新闻报道,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无疑将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更具说服力与可探索性。尽管相对于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是媒体行业的一个重要变革,但归根到底,两者的本质都是为了给读者讲述一个新闻故事,只是数据新闻更多地与数据结合,它是一个从调查、收集数据,到统计、过滤与分析,最后设计与展现的过程,这也对媒体从业人员对数据的洞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显然,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故事”,而是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数据元素的“新闻故事”,但“故事”却是彼此的共同点。毕竟,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对故事的需要与渴望都不会改变。在用数据讲述新闻故事方面,《新京报》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推出了《新图纸》《图个明白》等专栏,在受众中间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具体的操作理念、方法和路径,在本卷多篇文章中均有阐述。
  既然数据新闻就是“故事”,那么它能被创作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吗?除非是对数字天生敏感和喜爱的人,通常来说,大多数人眼里的数字是枯燥、冰冷的,因此,讲好基于数据的新闻故事,难度已经非常大,更不必说将其进一步做成艺术品。黄芯芯、陈为的《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讲了一个例子:英国《卫报》在2009年就已经开创了“数据博客”(Data Blog)频道,其制作的数据新闻涵盖了政治、经济、体育、公共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采用了各种形象的图表和带交互性的效果图,从上线至今,为读者呈现了数千则数据新闻。相继地,其他的一些国际媒体也陆续效仿,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并得到大众的强烈反响。我们通过网络“品尝”了一些国际媒体创造性生产的“数据新闻”大餐、甜点,感觉味道的确不错,可谓色、香、味俱佳。2012年,《新京报》也推出了《新图纸》栏目,该栏目旨在把简单枯燥、零散隐蔽的新闻信息数据加以整理,以信息图表、插图漫画、新闻制图的形式传递给读者,实现读者的轻阅读、重思考,从读者的反馈来看,有的版面已经离艺术品不远。在本卷中,我们收录了《新京报》国际新闻部编辑王晓枫的《用数据讲故事》,他在文中说:“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张充满活力、生动有趣、像说故事一样的制图版面出现在你面前,就会更加带动你的阅读兴趣,这就是设计意义之所在。”实际上,高质量的制图版面已经不仅仅是在讲精彩的故事,其本身就已经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因而必须赋予以数据新闻为核心的图表以生命和灵魂,否则,数据新闻将依然是静态的,甚至是僵硬和死的。这样的数据新闻不仅不合格,而且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数据新闻,更不必说精彩的新闻故事,它充其量只是数字简单、粗暴的堆砌。由此,“数据可视化”“数据价值观化”“数据思想化”等,就成为必须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国际主流媒体很少使用静态的信息图,而往往将数据新闻做可视化处理,通过选择、过滤、滚动与缩放等多种交互操作,引导用户自主查看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数据新闻就在和用户的互动中,被注入了个性迥异的生命和灵魂。在这方面,《新京报》通过《图个明白》等栏目操作,做了相应的探索,具体请参见新京报版式设计部美术编辑赵斌、师春雷分别在本卷中发表的《客观记录与理性表达——大数据时代的图表设计》《娱乐新闻可视化》两篇文章,相信会为读者带来启发。
  当然,除“数据新闻”外,在本卷中,我们还收录了多篇重要文章,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的《做好新闻的三个关键词》,这是他在新京报大讲堂上讲演内容的整理,他说这三个关键词是:人、细节、表达。他提出的“所有的新闻都是人”的观点,尽管只是常识,但却是被很多新闻人遗忘了的常识:“我从来不认为新闻是‘事儿’,所有的新闻都是人。这也许是让我成为我,或者让我拥有我的表达的本质。对我来说,做任何新闻,我都要穿透这件事情去看它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任何新闻都是与人有关的。
  从来没有一个新闻因为它与人没有任何关系而成为新闻的。好的新闻从业者一定要善于从所有的,仿佛跟人八百杆子都打不着的地方,也能建立起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温这些常识,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在《史事钩沉》中,我们收录了陈协的《“进士”记者黄远生是这样写评论的》、石艳艳的《邵飘萍的新闻观》两篇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两篇文章,让更多新闻人从前辈身上读懂两个字:风骨。
  写这期卷首语时,办公室的窗户上已被贴上了大红“福”字,在黄昏的阳光下,“福”字特别暖。当你阅读本卷《新京报传媒研究》时,美丽的春天也已在窗外的杨树枝条上发芽,那就让我们祝你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拥有更多更暖的“福”吧!祝福你,亲爱的读者。
  ……

展开
目录

新京报传媒研究?第四卷

特别聚焦 SPECIAL FOCUS 001

数据新闻 003

书 红 许英剑《新京报》的新闻可视化探索 003

赵 斌 客观记录与理性表达——大数据时代的图表设计 016

师春雷 娱乐新闻可视化 024

陈 璐《图个明白》拒绝罗列数字 029

王晓枫 用数据讲故事 036

向安玲 沈阳 数据驱动新闻的未来 042

黄芯芯 陈为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 049

深度观察 INSIGHT 057

白岩松 做好新闻的三个关键词 059

全媒体研究 OMNIMEDIA RESEARCH 069

邱 岭 走在新媒体转型路上的《成都商报》 071

何晨曦 站在“魔豆”的枝蔓上,你会打败巨人吗?

 ——评传统媒体的颠覆与坚守 077

刘宏 刘怡君 想办社区报?想清三个问题 085

新闻背后 BEHIND THE SCENE   093

范春旭 慈母杀儿的背后 095

金 彧 死磕一下就好了 104

王瑞锋 专访厉有为:一次天方夜谭的采访 110

文化与传媒 CULTVRE 117

曹 燕 一年半,我走过1794公里的运河 119

广告与营销 ADVERTISING & MARKETING 131

董 妍 从“中国好广告”看平面媒体的品牌传播     133

传媒讲坛 OPINION 143

熊培云美国精神的形成 145

史事钩沉 ARCHIVE 155

陈 协“进士”记者黄远生这样写评论 157

石艳艳邵飘萍的新闻观 166

传媒好书赏 MEDIA BOOKS 173

曹保印 渡:希望之书 1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