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9899
  • 作      者:
    刘德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德林,1975年6月生,湖南省茶陵县人。2003年6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是德育原理、情感教育等。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教育信息报》等转摘。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江西省省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怨恨生发的基础、学生怨恨的教育干预策略、学生怨恨概述、有关学生怨恨价值的争论与看法、学生怨恨生发的社会基础、学生怨恨的对象、识别、类型与强度、学生怨恨的构成要素与初始形式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情绪来自于自身生存中的寂寞、失落、忧愁、凄凉等。宫女幽居深宫中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必然会产生孤独忧伤的心绪。毕竟,皇帝后宫佳丽无数,受宠的只是极少数,白居易的《后宫词》就揭示了这一点:“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干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多数宫女都是在寂寞、失落中打发时光,她们不可能不心生哀怒,产生失落感。而王昌龄的宫怨诗《长信秋词》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更是哀叹自己身居长信,而皇上却从不一顾,自己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其中的悲愤与哀怨的情绪显露无遗;而闺妇独守空房也是难耐孤独与寂寞,其时滋生出哀怨的情绪也是必然的。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正是刻画了闺妇的这一特性。总的来说,怨妇的生存境遇体现为其正常的生理与心理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情感上处于一种严重的缺失状态,这种缺失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上的受伤乃至摧残。而当一个人的情感处于缺失状态时,其心中的不平情绪就有可能出现。这诚如马斯洛所说的,人的敌意情绪或反抗冲动“极有可能是出于失望、遭到拒绝、孤独以及那种害怕失去尊重和保护的心理,换句话说,都是由于他们的基本需要受到阻碍,或者由于他们感到了这种受阻所带来的威胁,而不是由于他们生来就有一种仇恨或伤害的冲动”。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学生怨恨概述
第一节 学生怨恨的界定与限定
一 相关学科对怨恨的解析
二 怨恨概念的界定
三 怨恨与相关负性情感辨别
四 学生怨恨的本质内涵及其限定
第二节 学生怨恨的构成要素与初始形式
一 构成学生怨恨的三要素
二 学生怨恨的初始形式
第三节 学生怨恨的对象、识别、类型与强度
一 学生怨恨的对象
二 学生怨恨的识别
三 学生怨恨的类型
四 学生怨恨的强度

第二章 学生怨恨生发的基础
第一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生理基础
一 人脑的基本结构
二 怨恨情绪生发的脑机制
第二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社会基础
一 由伤害体验引发不平情绪
二 由挫折体验引发不平情绪
第三节 学生怨恨生发的心理基础
一 怯懦心理
二 自卑心理
三 心胸狭隘
四 意志消沉

第三章 学生怨恨的价值辨析
第一节 有关学生怨恨价值的争论与看法
一 怨恨价值的相关争论
二 对学生怨恨价值的基本看法
第二节 学生怨恨滋生的负面价值
一 怨恨滋生对学生生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 怨恨滋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 怨恨滋生对学生伦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学生怨恨的教育干预策略
第一节 预防学生怨恨滋生的教育策略
一 发展学生的个体人格
二 引导学生自我修养
三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二节 学生怨恨情绪的理性疏导
一 对话疏导法
二 出气疏导法
三 转移疏导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