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教育战略研究:中国教育战略研究》:
实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能力要求的提升,各级职业学校亟须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方案。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并于次年又提出试行“学分制”。200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做好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多样化、灵活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并举制度,以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中职教改以提高质量。自201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创建共享型教学资源。据教育部统计,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立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等42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资源条件。
积极探索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一是逐步引入“双证书”制。1991年1月,河北创建了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试点举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规定只有拥有普通高中或职高起点的学生方可入学,毕业后获得“双证书”即大专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举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也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总体上,推进“双证书”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改革方向。二是实施人才专项培养工程。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等,极大提高了受训者的就业能力,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新通道。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伴随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加强教师在职培训。198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编报1983-1985年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师资计划的通知》,提出“通过多种途径,对专业课程师资进行有计划的培养”。此后,职业学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严格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师资水平,实施素质提高计划。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据教育部统计,在2007-2013年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对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逐步在全国各地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5年,同济大学成立了国内首个与国际合作的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截至2012年,全国已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省、市、区也建立了300多个省级基地,努力开创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此外,2011-2013年,国家财政安排资金16.6亿元,推动建立了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