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innovation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2869
  • 作      者:
    贾品荣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技术经济与管理丛书·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共13章,20万字。是作者3个软科学课题的积淀,从创新角度对民生科技进行审视与诠释,旨在对民生科技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列入“技术经济与管理丛书”。
展开
精彩书摘
  4.9.3民生科技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融合
  民生科技涉及数字科技、健康科技、安全科技和环保科技四大领域,与公众的个人与群体利益休戚相关,相关的创新活动要优先考量其是否符合科技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1)数字科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融合
  数字科技是指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对民生建设带来的支撑。数字科技其发展存在本身固有的特征,具体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数字科技由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所组成,而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则是现代数字科技的三大支柱。在众多对数字科技发展路径的研究中,诺兰(RichardL_Nolan)对数字科技特征的描述具有广泛的影响。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操作系统发展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系统时,都存在着客观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伴随人类社会由工业化时代走向数字科技时代,数字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从更为广阔的经济社会生活来看,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过程或其结果,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第二,数字科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第三,数字科技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第四,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数字科技在现代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几乎已经不存在完全独立于IT的企业,但不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IT以桌面服务为主,企业中开始普及PC,通过电脑来完成文件处理、存储以及部分计算工作;第二层次,IT发展成为企业内部沟通的主要渠道,网络对于企业日常运营变得极为重要;第三层次,IT开始为企业提供日常管理服务,企业的日常运营开始依赖于IT系统;第四层次,IT成为业务支持核心,大量的业务流程均需通过业务系统进行;第五层次,IT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成为智能社会的推动者。
  数字科技在考虑充分发挥技术的正面效应的同时,应避免或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现代信息科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信息安全日益突出。不少用户的个人上网记录被用于商业活动,给公众带来危害:中国香港八达通卡泄密、富士通iPad2后壳设计图泄密、RSA公司技术及客户资料被窃取、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用户数据外泄等——这样的伦理事件会使数字科技进入灰色地带。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称,2012年全球信息安全开支达到600亿美元。保障公众的隐私权成为数字科技领域中的下一个大趋势。
  (2)健康科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融合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民生之本,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科技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科技指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健康科技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福利性的科技。经济学家罗尔斯(JohoRawls,1971)的极大极小社会福利函数进一步指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效用最低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因此,只有生活最差的那部分人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医疗福利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可以说,健康科技具有正的外部性,是公益性的公共品,也是一个国家真正迈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大规模的流行病面前,不分性别、种族、阶级、职业和地区,所有的人都面临着风险,因此,健康科技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另外,良好的健康状况,对劳动力市场上表现、生活消费能力、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友谊这些福祉参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现有研究对本书的启示
1.5 现有研究的不足
1.6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创新点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民生科技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3 创新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4 公共品理论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5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民生科技的启示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生科技评价的方法基础
3.1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
3.2 模糊评价法的优势与局限
3.3 灰色综合评价法的优势与局限
3.4 德尔菲法的优势与局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生科技的定义、特征与支撑机理研究
4.1 相关概念的定义
4.2 从公共管理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3 从科技发展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4 从可持续性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5 从经济发展质量角度理解民生科技
4.6 民生科技的特征
4.7 民生科技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4.8 民生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的机理
4.9 民生科技的技术哲学考察
4.1 0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国家发展民生科技的借鉴与启示
5.1 美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2 德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3 韩国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4 日本发展民生科技的做法
5.5 典型国家经验借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6 典型国家发展民生科技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民生科技的创新系统研究
6.1 民生科技创新的定义与属性
6.2 民生科技创新的三要素、多元化特征
6.3 民生科技的创新系统
6.4 政府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5 企业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6 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7 科技中介在民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6.8 民生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模型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民生科技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7.1 创新内容的分类
7.2 创新模式的分类
7.3 民生科技技术创新模式的新分类
7.4 技术创新模式Ⅰ:已有技术创新——渐进式功能创新
7.5 技术创新模式Ⅱ:已有技术创新——跳跃式功能创新
7.6 技术创新模式Ⅲ:技术发明——渐进式功能创新
7.7 技术创新模式Ⅳ:技术发明——突破式功能创新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民生科技的综合评价体系
8.1 维度之一:科技资源
8.2 维度之二:技术支撑
8.3 维度之三:公共服务
8.4 维度之四:科技产出
8.5 民生科技综合评价:定义、原则与步骤
8.6 民生科技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8.7 评价结论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9.1 技术发展:选择是重要的机制
9.2 技术选择的定义及三个层次
9.3 民生科技技术选择的定义及"三协同"特点
9.4 民生科技技术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9.5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9.6 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指标模型
9.7 分析与讨论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民生科技成果的转化机理及转化企业的选择模型
10.1 成果转化:民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0.2 民生科技技术扩散的规律及创新管理
10.3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与相关概念的辨识
10.4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10.5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
10.6 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选择模型
10.7 本章小结
第1 1章民生科技运行机制及其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11.1 民生科技的动力机制
11.2 民生科技的评价机制
11.3 民生科技的激励机制
11.4 民生科技的保障机制
11.5 区域民生科技的运行机制:以北京为例
11.6 民生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的定义、功能及评价方法
11.7 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8 基于模糊积分的北京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11.9 本章小结

第12章 促进民生科技发展的12条对策
12.1 宏观层面的对策
12.2 中观层面的对策
12.3 微观层面的对策
12.4 本章小结
附录1:2011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2:2012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3:2013中国民生科技发展报告
附录4:民生科技综合评价问卷调查表
附录5:民生科技技术选择评价问卷调查表
附录6:民生科技政策实施绩效评价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