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公文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6981
  • 作      者:
    张晓青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柳新华,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出版著作和文集40余部。
  
  张晓青,男,汉族,湖南省衡东县人。鲁东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公文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鲁东大学公文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数字资源建设、管理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7项,主编著作四部,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史学》阐述了中国公文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方法及公文的概念与特点、起源与开端,并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介绍了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公文的发展历史,对电子公文和台港澳地区的公文进行了扼要叙述。《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史学》在公文史的研究过程中,注重根据不同社会时期的特点,从公文制度、公文文种、职官制度、公文特点、公文改革、典型代表、写作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与系统探索,历史地再现了中国公文发展全貌。
  《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史学》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构成了中国公文史学研究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是一本能够全面反映中国公文发展历史并能适应当前我国公文处理工作实际的教科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公文史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文写作应用的文秘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史学》:
  (一)规定了体现皇帝名位制度及其神圣性的公文专用语
  皇帝名位制度是维护皇权的一种重要规定。秦始皇在确定皇帝称号的同时,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维护皇帝的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汉朝沿用这些名号,又作了许多修订和补充: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他为“陛下”;皇帝使用的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日“乘舆”,所在日“行在”,所居日“禁中”,后宫日“省中”;皂帝的印日“玺”,所至日“幸”,所进日“御”;皇帝的命令一日“策书”,二日“制书”,三日“诏书”,四日“戒书”等。唐、宋、元、明、清各朝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强化、调整、充实,围绕皇帝的名号形成了系统严密的不容僭用侵越的名位制度,并长期固定下来。皇帝名号制度还扩大延伸到皇亲国戚。皇帝的亲属也有特定的尊号,诸如“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公主”、“皇弟(妹)”、“皇孙”等,甚至连皇帝同一宗族的人也被称为宗室皇族,按其亲疏辈分享有不同等级的特权。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皇帝生前使用的年号,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
  (1)年号是反映在位皇帝的执政纪年。自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定为建元元年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亦有中途改元的。
  (2)谥号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早在西周时期,谥号便已在贵族之间普遍采用。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评议和指摘,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西汉吕后当权时加以恢复,一直沿用到清末。谥号本应反映去世皇帝一生的功过,但实际上多用推崇溢美之词,而且字数越来越多。如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908年去世,被谥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的谥号。谥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由礼官拟定,报请新皇帝裁定公布。在改朝换代之际,也有由新王朝为前朝末帝定谥号的,如清朝建立后,曾为明朝的崇祯帝朱由检定谥为庄烈愍皇帝。
  (3)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作为庙号,在“祖”或“宗”之上再选择一个符合去世皇帝“功业”的字眼,如西汉创业的刘邦,其庙号为“高祖”;唐朝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等,其他如“世祖”、“真宗”、“仁宗”等不一。清末光绪帝死后被称为“德宗”,此亦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庙号。
  (4)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
  (二)规定了尊君抑臣的避讳、抬头书写等书面格式方面的制度
  (1)避讳起源于周代,至秦时,随着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避讳的制度才初步确立。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到了晋代,避讳制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山川与庙讳同应改”等等。甚至皇后的名字也在避讳之列,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当时凡有春字的地名都以阳字代替,如富春改为富阳,宜春改为宜阳。晋代人还特别重视家讳,别人言谈中若涉及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就得赶快哭泣,以表对父、祖之孝心。《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东晋桓温之子桓玄一日设宴待客,有位宾客嫌酒太凉,要侍者“温一温”,桓玄一听此“温”字,马上痛哭流涕,一直哭到不能出声。由于在言谈中容易触犯别人的家讳,很多人都很重视谱学研究,以免言语不慎触怒他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中国公文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中国公文史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三、中国公文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五、公文的起源与开端

第一章 奴隶社会公文
第一节 公文的萌芽——夏朝公文探析
一、关于夏朝公文的推断
一、追记的夏朝公文探析
第二节 商周时期公文
一、商周时期公文概况
一、甲骨公文
三、金文公文
四、公文典籍-《尚书》《周礼》
五、商周时期的公文特点及公文制度
六、典型文种介绍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公文
一、春秋战国时期公文概况
一、公文制度
三、典型文种介绍

第二章 封建社会公文
第一节 秦汉时期公文
一、秦汉时期公文概况
一、秦朝公文体制的确立
三、秦朝公文发展
四、汉代公文发展概论
五、秦汉时期公文发展特点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文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概况
一、时代特征对公文发展的影响
三、公文理论的发展
四、法定文种的发展和功用
第三节 隋唐时期公文
一、隋唐时期公文概况
一、隋唐时期的职官制度和公文制度
二、公文名家与隋唐公文
四、隋唐时期文种发展和公文特点
第四节 宋元时期公文
一、宋元时期公文概况
一、主要公文文种介绍
三、职官制度与公文制度
四、公文名家与宋元公文
第五节 明清时期公文
一、明清时期公文概况
一、公文制度
三、文种发展与完备
四、公文特点和文风发展

第三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文
第一节 清王朝后期公文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公文
第五章 台港澳地区公文
第六章 电子公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