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1363
  • 作      者:
    邹赞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邹赞,1979年出生,湖南衡阳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站博士后。曾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交流访问。现担任新疆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疆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博士后资助、教育厅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论著有《思想的踪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访谈录》、《电影研究关键词》(合译)、《民族叙述:文化认同、记忆与建构》(合著)等。在《国外文学》、《跨文化对话》、《文艺争鸣》、《当代电影》、《中国图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
展开
精彩书评
  ★该书深入到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前史”之中,从19世纪初英国知识批评生活溯至20世纪中叶文化研究的兴起,以“文化”的论争为中心,采取多维透视的方式,广涉其间的各种社会思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文化观念渐次塑形与转型的历史,揭橥了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第一手的英文资料,并付诸细腻的条理分析,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力。这是一本令人心怡的著作,在介入国际文化研究的历程中,为中国学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
  其次,利维斯也提出了极具悲观色彩的“文化衰退论”,在《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中,他列举了城镇与乡村的变化,在汽车等现代工具的全面侵袭下,传统的家庭结构为之崩溃,社会风俗恶化,文化缺失道德基准,纯真的“共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他用“技术一边沁主义”文明来描述T业化及其带来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技术一边沁主义”文明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文化的标准化和水平化,因此,利维斯的《英国诗歌的新方向》作出了基调阴郁的结论:“除了少数人之外,没有任何人再对高雅的价值观表现出哪怕是常规性的关注……俯视其他地方,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和水平化的进程还在进行……因此,诗歌在未来的世界,假如将来还有诗歌的话,将变得更加无足轻重。”②利维斯的悲观论调显然是艾略特的回声,不同的是,艾略特迷恋于已然逝去的中世纪社会,利维斯则企盼着文化复兴,希望通过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来培养一种“共同文化”,助推一批文学知识阶层来批判发展中的大众社会。
  利维斯非常重视大学教育的作用,期望通过大学课堂讲授精英文学或正典来培育心智健全的民众,从而延承传统文化。利维斯认为理想的大学“不仅仅是专业细部的组合,还应该是人的意识的中心,融感觉、知识、判断和责任于一体”③。利维斯的“少数人文化”是以文学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少数精英”的,他批评大众社会兴起的各种大众媒介④腐蚀和破坏了“少数精英”与广大读者群之间的有机联系:一方面,具有文化创造力的少数精英(包括具有批判力的知识阶层和具有创造能力的作家)已经被疏离于“共同文化”之外,大众文明如洪水猛兽般对“少数人文化”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和娱乐工业影响着群众的感官与心灵,由精英文学所绵延的道德价值观念也迅速衰退。利维斯批评大众社会,其宗旨在于要揭示文化传统在工业文明的侵袭下已经干涸,文化(文学)活力与共同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已经断裂。利维斯对于大众社会的批判是一种“乡愁”式的怀旧,他设法将过去理想化,其所谓的“文化”就等于被动地去接受未经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社会,对内在于社会的权力阶层和等级序列也坦然接受。而要重新回归理想文化,其关键策略就是要大力推行英语专业。
  利维斯大力推行英语专业的学科化,主要是希望通过发掘和重塑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来延续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根本目的是要恢复共同的有机文化,并以此来提高阅读公众对大众文化的防范意识。如此看来,利维斯倾向于将文学置于一个大的社会文化场域中来考量其意义和社会功能,超越了当时盛行的英美新批评传统。佩里·安德森高度评价利维斯,认为利维斯借助于文学批评将“总体性”观念引入英国的文化思想,“在几个重要的欧洲国家里,唯独英国既没有产生一种古典社会学,也未能形成一种本土的民族马克思主义。因此,英国所形成的智识文化始终缺少一种'总体化'的概念系统……然而,在人类学对于他者社会(other societies)的研究中,尤其是在文学批评中,这种总体化思想确确实实得到了发展:在一个总体性观念和批判理性观念处处受到压制的文化中,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庇护所(refuge)”①。
  最后,利维斯或者利维斯主义已经成为英国文化思想的重要标签,他对于大众社会的批判有其激进性,但又绝不同于后来英国左派的政治立场。从这一意义上说,利维斯又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坚持文化精英论,抵制大众文明,并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和英语专业来重建有机的共同文化。诚如弗朗西斯·马尔赫恩(Francis Mulhern)所言:“利维斯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反叛:针对的是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或取而代之的文化秩序……因此,它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文化内部的道德说教式的反叛。它所代表的不是另一种秩序(alternative),而是坚持认为现行秩序应该依靠命令来生存。”②与阿诺德、艾略特颇为相似,利维斯也是以极为矛盾的态度来批判大众社会,并且建构其理想的文化形态的。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重估“文化”的位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方法论:知识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相遇

第一章 “文化一文明”传统的两条脉络
第一节 “文化”的斯芬克斯之谜
第二节 “文化一文明”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
第三节 影响的个案:哈曼与柯勒律治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英国“文化一文明”传统

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
第一节 大众社会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
第三节 批判大众社会:从马修·阿诺德到F.R.利维斯
第四节 走向“左翼文化主义”

第三章 马修·阿诺德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
第一节 马修·阿诺德的“多副面孔”
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
第三节 “转折的年代”与人文精神危机
第四节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第五节 阿诺德与通俗/大众文化:一种别样视角

第四章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利维斯主义
第一节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
第二节 F.R.利维斯与利维斯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叉合
第三节 F.R.利维斯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四节 超越文化精英主义

第五章 文化如何显影:“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第一节 图绘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第三节 战后成人教育与英国文化研究

第六章 英国文化主义:范式转型与思想论争
第一节 理查德·霍加特与工人阶级文化
第二节 雷蒙德·威廉姆斯与“文化革命”
第三节 文化主义:范式与论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