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加坡文化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75209
  • 作      者:
    张跃,张琨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南亚研究>第二辑:新加坡文化概论》编写工作的同志主要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种群的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东南亚研究>第二辑:新加坡文化概论》的编写。书中参编人员精通英语和东南亚语言,有赴东南亚留学和工作的经历,熟悉东南亚文化。在编写过程中多采用第一手资料,为高质量地完成《新加坡文化概论》奠定了基础。我们希望《<东南亚研究>第二辑:新加坡文化概论》的编辑出版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东南亚国家国情文化的认识,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交流。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南亚研究>第二辑:新加坡文化概论》:
  (二)外源性商业文化勃兴
  从公元前后至13世纪后期狮城王朝创建,新加坡由东西方商船靠泊站逐步发展为连接中、印、阿拉伯及欧洲间海上贸易的国际性商埠。开展海上贸易所需要的管理维系及所带来的财富利益,对新加坡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外来文化的传人、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以及人口聚居地形成和地方首领权力的集中,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从而刺激新加坡港口商业文明和文化的兴起,为新加坡历史上首个封建王朝狮城王朝的崛起奠定必要基础。新加坡及马六甲海峡两岸等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正是东南亚古代早期文明文化较早兴起和发展的地区。
  公元3世纪时,新加坡称“蒲罗中”,据宋《太平御览》卷七九一《扶南土俗传》载,蒲罗中“人皆有尾,长五六寸,其俗食人”、“其地产碡瑁、犀、象、珠玑、金银、葛越、桂木。人皆蛮夷,重译乃通也”。②可见彼时新加坡虽为连接中西海路重要商港,出产碡瑁、珠玑等特产,且可通过翻译与外界沟通,但文明程度较为落后,“人皆蛮夷,其俗食人”。至11世纪到13世纪期间,新加坡已形成繁荣稳定的港口聚居地与较高程度的商业文明,在中国、东南亚乃至欧洲文字记录中多处可见时称“淡马锡(单马锡)”及“龙牙门(凌牙门)”的新加坡港有关记载,包括《诸蕃志》、《岛夷志略》、《爪哇史颂》、《东方志》、《马来纪年》、《郑和海图》等,说明新加坡在这一时期已跻身东南亚著名国际商埠之列并具备一定国际知名度。13世纪时马可·波罗曾到访新加坡,对当地蓬勃发展的商业文化如此描述:新加坡“居民自有国王,并其特别语言。其城大而美,商业繁盛。有种种香料,此外一切食粮皆饶。”
  新加坡基于海上贸易而蓬勃兴起的商业文化,主要在外部世界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明显呈现外源性的特点。著名南洋学家许云樵甚至认为,“南洋初无文化之可言,有之自中印两大文化主流之传人始。”①中国对新加坡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种、经济等层面,而在意识形态尤其是宗教层面,新加坡则主要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
  在人种层面,古代早期新加坡主要居民为马来人,按照移居新加坡时间先后和出发点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1000年间移入的原始马来人,他们的祖先由东亚大陆移民进入马来半岛,其中居住在马来半岛柔佛南部及新加坡一带的原始马来人被称为“海人”(OrangLaut),这些海人于七八世纪曾在马来半岛南端建立罗越国,其国土包括今天柔佛与新加坡一带。另一部分是7世纪后由印度尼西亚诸岛移入的所谓开化马来人,他们曾于11至14世纪在新加坡建立淡马锡定居点并最终创立新加坡拉狮城王朝。根据进一步研究和考古发现,上述马来人主要来自中国华南,且以东南沿海为主。
  在经济层面,与中、印两国的海上贸易成为新加坡赖以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新加坡通过同中、印两国贸易,获得大量的中、印两国的产品,利于促进当地社会文明发展并强化同中、印文化交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地理环境
第一节 文化形成与发展背景
一、地理条件
二、经济基础
三、制度环境
第二节 文化的主体——民族
一、新加坡民族与族群
二、新加坡主要族群人口增长、特点及比例变化
三、华人族群
四、马来族群
五、印度族群

第二章 文化发展沿革
第一节 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文化
一、国际商埠形成与商业文化兴起
二、狮城王朝:新加坡古代文明的顶峰
三、中断的历史进程:未能形成本土民族文化
第二节 英殖民统治下的近代新加坡:多元异质华人主体移民文化
一、西方基本制度与外来移民文化的植入
二、多元异质的社会文化
三、华人传统文化在新加坡
第三节 独立建国至今:构建现代新加坡本土民族文化
一、从移民社会到定居社会
二、文化取向: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碰撞与互动
三、多元主义:去除多元化与构建多元化
四、新加坡本土民族文化构建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物质文化习俗
第一节 饮食文化
一、新加坡饮食的多元性
二、新加坡饮食的融合性
三、新加坡饮食的地域性
四、新加坡饮食的国际性
第二节 服饰文化
一、舒适体面的现代服饰
二、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三、别具一格的娘惹服饰
第三节 民居文化
一、分区而居与莱佛士店屋
二、比邻而居与政府组屋
三、民居古迹活化工程
四、传统民居社区概览

第四章 民间信仰
第一节 祖先崇拜
一、家族祖先与社群祖先
二、祖先牌位与龙牌崇拜
三、春秋两祭与万缘胜会
四、新加坡华人祖先崇拜的特征
第二节 神灵信仰
一、主要神灵
二、华人庙宇
……

第五章 宗教文化
第六章 传统艺术
第七章 风俗习惯
第八章 文化节会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