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的新闻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12159
  • 作      者:
    谢圣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谢圣华,资深电视及新媒体从业者,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新媒体研究方向博士,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电视研究专业硕士,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辑专业学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第四届《财经》奖学金获得者。历任央视网总编辑助理兼奥运事业部总监、新浪网首任视频总监、凤凰卫视资讯台财经节目制片人、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主编等职,有过多次创业经历。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产生以来,新媒体颠覆了很多传统媒体的观念,这其中就包括新闻观。新旧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从新媒体的角度看,什么是新闻?新闻受众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社会意义或者说政治意义在哪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所有这些问题目前还都缺乏明确的社会讨论,即便是对学术界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传播新视点丛书:新媒体的新闻观》恰逢其时,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针对性,并且对政府的新媒体监管也会有一定的启发。
  《传播新视点丛书:新媒体的新闻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的发展契机,从中国古代文化到当今新媒体,这个跨度是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不过,看得出来谢圣华的这种连接和跨越还是言之有理的。此外,他对网民的社会阶层的分析也颇有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新视点丛书:新媒体的新闻观》
  第一章传统传播理论角度的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观念阐释
  第一节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理论维度
  只要对社会有所期待,人们就一定会对他人的活动充满好奇,新闻传播的价值即在于此。因为“传播本身就是一个构成社会活动的重要过程”,“传播也是用语言形式进行思想和主张互换的过程”②。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探究,即是对社会思想和他人主张的探究。据此,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可以理解为人们用新媒体的形式交换思想和主张的过程。所谓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观念,也即利用新媒体对“思想和主张交换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理论阐释,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即“哲学假设、概念、解释、原则”。
  哲学假设,即“理论当中蕴含的基本信念”③,主要分为三类:有关认识论的假设(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知识产生过程是其研究核心)、有关本体论的假设(探讨关于存在的本质问题)、有关价值论的假设(价值观研究)。
  “认识论”中的社会构建主义观点认为“社会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符号互动的产物”。显然,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是这种符号互动活动的介质。作为介质,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倾向于推动人们接受“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理解的总和”①,即这样一种媒体认识表述:“我没发言之前,世界什么也不是”、“世界成为人们的一种体验而非经验”。
  “本体论”与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联系更为紧密。在传播学领域,本体论聚焦的是“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本质问题”②。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新媒体观察,有几个核心问题无可回避: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主客体界限的模糊,是否导致人们的传播行为分散化和不可预测?还是说,无论何种传播介质和传播范式,传播行为仍然可以视之为“中心化的、可预测的”——即总有一类人或一种观点在传播的思想和主张互换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者似乎更符合我们的观察,新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仍然具有隐秘的“中心化”倾向)另外,人们在参加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首先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一般认为,传统媒体给予参与者的体验主要是“社会意义”上的,参与者从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得到的体验则首先是“个人意义和心理意义”上的。但新媒体传播活动中,参与者获得的个人和心理体验又受到“人类集体意识”和“社会文化规则”的潜在制约,因而最终又难以逃出某种共同社会体验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又倾向于一致。
  ……
展开
目录
《传播新视点丛书:新媒体的新闻观》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传统传播理论角度的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观念阐释
第一节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理论维度
第二节 传统传播理论与新媒体传播

第二章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观念的市场考察
第一节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经济概念
第二节 理解新媒体新闻信息市场

第三章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观念的技术考察
第一节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底层基础技术考察
第二节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基础应用技术考察

第四章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观念的文化因素考察
第一节 近代以来对儒家文化的选择性误读
第二节 批判性儒学在新媒体中的实践及其变异

第五章 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用户群考察
第一节 主体用户群的人口学特征
第二节 主体用户群的社会流动对新闻舆论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