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843-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0464
  • 作      者:
    宋佩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佩玉,女,200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12月,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钱币学会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货币金融史兼及中共党史。自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一般项目各1项。目前已独立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843-1949)》梳理了上海外汇市场的历史发展脉络与近代上海外汇市场波动的实际状况,以揭示上海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每个时期影响汇率波动的最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金银比价变化、国际贸易顺逆,以及通货膨胀等造成上海外汇市场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等。全书通过对影响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汇兑规模、金融条件和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揭示了决定上海外汇市场繁荣与衰败的根本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国际问交往日益密切,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逐渐加强,外汇市场作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集中地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动态与各国货币汇率变化的趋势。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演变过程是近代金融史必不可少的环节,与个案组织相比,以市场为探讨对象,可以从一个较广阔的视角勾勒出居于这个市场的中外银行、中外商行,以及处于其后的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此消彼长,进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上海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位置。此外,做长时段和整体性的研究,往往可以启发我们对历史走向作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相关的研究现状
  学界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即从不同的侧面对上海外汇市场予以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在上海、中国乃至远东的经济地位所致。较有影响的著作有徐寄顾的《最近上海金融史》(1932年增改再版),张辑颜的《中国金融论》(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杨荫溥的《上海金融组织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杨著上海金融论》(黎明书局1936年版)、《中国金融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耿爱德(E.Kann)所著《中国货币论》(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这些著作主要将其着眼点放在在华外商银行的发展沿革上,并或多或少地对国外汇兑问题进行了描述。其中《杨著上海金融论》就国际支付办法、国外汇兑种类、国外汇兑的处理方法、国外汇兑市场的组织、国外汇兑市场为外商银行操纵之原因、国外汇兑之平价、国外汇兑之行市表、国外汇兑行市之指数、国外汇兑行市涨落之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应该说,其内容是较为全面详实的,只是受到当时经济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限制,缺乏有深度的理论分析。
  金融风潮的爆发亦容易引起学者对时局产生关注。20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乃至中国经济经历了一系列这样的时刻。金贵银贱、白银风潮之下,上海经济时时为金银比价的变动所困扰,上海外汇市场是反映金银比价波动的主要场所,其波动与运作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而成为国人谈论经济问题的焦点。作为中国货币问题核心的国际汇率变动问题,因而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政府人物如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徐堪等;工商业领袖有陈光甫、张嘉墩、贝祖诒等;学者如马寅初、杨荫溥、朱俣、魏友荣、章乃器等都卷入了中国经济h何处去的讨论之中。他们将当时重要的经济学期刊,诸如《银行周报》、《财政评论》、《中央银行月报》、《中行月刊》、《东方杂志》,以及重要的报刊《申报》、《大公报》等作为表达自己对经济现状认识的阵地,纷纷倡言如何应对危机。专著亦出了一批,其中关于金贵银贱风潮的有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金贵银贱问题丛刊》(中央印务局1930年)、若戌编《金贵银贱问题之讨论》(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林维英著《白银跌价下的中国(1926--193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资耀华著《金贵银贱之根本的研究》(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印行)等,而涉及白银风潮的有林维英著《中国之新货币制度》(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魏友荣著《现阶段的中国金融》(华丰印刷铸字所1936年版)、财政部币制研究委员会编《中国白银问题——致美国来华经济考察团备忘录}}(1935年印行)等。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相关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四、研究资料及方法

第一章  外国金融势力对上海国际汇兑的操控(1843—1895年)
一、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的发轫
二、上海外汇市场的组织形态与交易方式
三、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二章  上海远东国际汇兑中心的形成(1895—20世纪30年代初)
一、上海外汇市场组织状况的变化
二、上海外汇市场的国际汇兑方式与规模
三、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初步管理(1929—1937年)
一、风潮迭起年代的汇率变动
二、国民政府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初步管理
三、币制改革与上海外汇市场
小结

第四章  管制与钉住之间:全面抗战前期的上海外汇市场(1937—1941年)
一、上海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及原因
二、国民政府对于上海外汇市场的管制政策
三、外汇平准政策在上海的实施
小结

第五章  从开放到管制:战后的上海外汇市场(1945—1949年)
一、开放政策下的上海外汇市场
二、弹性汇率政策下的上海外汇市场
三、上海外汇市场失序的原因分析
小结

结束语
——影响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兴衰的因素分析
一、交易规模
二、金融因素
三、政治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