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2464
  • 作      者:
    胡惠林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以国家文化治理为理论基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立足点,以2010~2020年为时间长度(长期视角为2050年),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及其保障系统进行研究。以建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为核心,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研究为主导,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和关键战略理论为路径,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体系为抓手形成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成果立足于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站在历史与现实、全球和国家的层面上,运用多学科交叉和史论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战略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主题议程设计提出的考察,揭示了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问题形成的“四大动因”;通过对最有影响的四种文化战略理论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国家文化治理,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全书的体系结构,克服在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缺乏核心分析框架和整体性互动研究的理论局限,从而为我国在和平崛起时代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建立国家文化产业治理体系提供系统思维和理论模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将分为:理论建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关键理论、系统保障五大部分、十二章进行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产业是把双刃剑,它在创造市场奇迹的同时,也在制造社会危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既表现在经济形态中,也表现在意识形态中。前者更多地模糊了政府应有的文化责任,把应该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部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对象而进行市场化改革,从而不仅使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失去了工作,而且使政府通过公益渠道应当提供的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能力大大降低。要在一个建设和谐世界的事业下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建立新的文化生产力构成观和解放观。在这里,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增长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文化力量形态的建构,不能只有本土化这一个向度,还必须要有国际化这一个向度。国民素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文化形象,是单有文化产业建立不起来的。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国形象”,更多地是通过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文化素质以及所有这些素质在国际社会的交往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制度性建构应该有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战略谋划能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需求中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中,开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增长的新突破口,把如何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事业的发展,纳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中国的整个制度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的整体性,以及参与世界文化新秩序重构所需要的力量形态出发,改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落后的文化生产关系和制度障碍,制定“中国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关条例,建立和健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融人世界文化市场体系的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制度,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化贸易体系的创建,建立在建设和谐世界的努力的基础上。没有一个全新的立足于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制度的全面建立,不可能有中国文化产业在建设和谐世界进程中的创造性建设。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的基本需求出发,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应当丰富和充实“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为目标推进创新性战略体系建设。
  (3)创新对文化开放理论和政策,赋予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全新的内涵,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构。
  文化走出去,不只是文化产品走出去。对文化“走出去战略”应当作新的理解。文化产品的走出去,只是整个文化走出去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能把文化走出去战略理解为就是文化产品走出去,就只是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
  在中国一系列积极倡导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研究文章中,西方国家的文化经验是所有这些文章观点的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所有这些论据中,引用最多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西方国家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以及依此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法律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在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经验作为倡导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参照的同时,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文化体制和文化制度的理论主张和安排模式“走进了”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制度的创建之中。西方国家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仅仅是文化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和“贸易顺差”,而且也包括文化制度理论和制度模式的“对华出口”和“贸易顺差”,体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华文化战略的整体性。这是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参与新一轮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过程中最主要的战略安排。文化价值只有借助于和通过制度性实现才能够真正获得它的战略利益体现。这也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集团为什么在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问题上牢牢地抓住中国不放的战略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一再冲击中国文化市场准入制度底线的战略要求。美国不仅要向中国输入美国价值观,而且也要向中国输入美国的、体现美国民主的文化制度。因为这才是最终使中国发生“颜色革命”的要件。中国已经走过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在今后漫长的中国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所遭遇到的不仅仅是好莱坞式的文化产品市场的巨大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品市场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挑战,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民主”和“人权”的整体系统挑战。在这一点上,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过程中的文化制度主导权的率先解构就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
  因此,面对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产品的国际文化贸易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中国国际文化贸易“逆差”的扭转上,尽管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中国要在未来的国际文化战略竞争中真正获得文化战略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文化制度设计和文化制度理论上获得战略性创新,建立起国际文化市场规则的中国标准。制度输出或者叫文化制度、文化标准的国际化,才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与根本,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战略。创建不同文明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国际文化新秩序和国际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机遇。
  ……
展开
目录
导论: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战略发展的基本战略关系
二、中国文化战略的世界关系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立场
四、中国文化战略的能力建设
五、中国文化战略的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议程的提出
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发展的主要特征
四、未来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
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比较
二、文化产业战略价值认识论
三、文化产业战略理论建构的基本前提
四、国家文化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

第三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模式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情景分析(以“十一五”时期为依据)
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模式的国际经验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
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模式

第四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
一、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转型
二、“文化民权”: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取向
三、三位一体、三者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第五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一、建立统一的文化大市场
二、战略性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四、构建多级多层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五、推进国家与社会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第六章 文化产业正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地理学问题
一、文化产业:建构还是解构历史
二、文化产业:消费历史还是生产历史
三、文化产业:地理符号建构与文化习性迁移
四、文化产业:改变和再造景观与文化认同
五、文化产业规划:新人文生态环境缔造与误区
六、“三跨”战略: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地理学革命

第七章 再论文化产业正义: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
一、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自生成、被赋予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非均衡与反权力
三、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公权、私权的博弈与文化产业分配正义
四、文化产业权力与权利:权力均衡与再生产——国家文化
安全及其获得

第八章 三论文化产业正义:文化产业的公共责任
一、文化产业公共责任的起源
二、文化产业公共责任与人的文化安全
三、文化产业公共责任普世性与差异性
四、文化产业公共责任的三维空间

第九章 创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
第十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与数据化
第十一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
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评估及其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