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生产与文化先进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5203
  • 作      者:
    赵学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生产与文化先进性研究》坚持时代视野和问题意识,从文化生产的整体生态系统着手,全面探讨了我国文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建设性地思考了文化政策的创新原则与导向,为实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学琳(1976—),男,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其他项目1O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第二作者)1部。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生产与文化先进性研究》作者赵学琳认为,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依据和发展方向,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先进文化是实现我国文化生产科学发展的基本依据。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前沿领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着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另外,文化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不仅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生产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而且可以在社会领域中实现更广范围内的传播,促进先进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教化。我们看到,大众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造就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出现,使文化生产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多数人可以参与的文化运动。这就不仅使人们对文化的享受带有更大的普遍性,同时也使人们对文化的制作带有更大的普遍性。本雅明1926年发表了题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提出了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就是收音机、留声机、电影的出现带来的文化方面的变化,提出复制技术使文学艺术作品出现了质的变化,艺术品不再是一次性存在,而是可批量生产的。这就使艺术品从由少数人垄断性的欣赏中解放出来,为大多数人所共享。本雅明认为这是文化的革命和解放,给无产阶级文化带来了广阔天地。大众文化的生产“让实物脱壳而出,破除‘灵光’,标志了一种感知方式,能充分发挥平等的意义”。①文化生产的商业化、世俗化倾向,必然带来文化的民主化。这种民主化不仅仅表现在普通大众对社会文化资源共享得到真正的实现,更主要地表现在大众文化对文化垄断的挑战。文化产业可以通过自由流通和交换,传播文化产品所蕴含的知识、思想和文化情趣,扩大文化在社会各领域的传播、教化和利用的范围,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精神、情趣等,转化为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并作用于社会,实现文化的实践价值。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在衣、食、住、行、通信、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图书出版、体育康复、旅游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文化生产从个别的作坊生产转化成当前的规模化、产业化的经济形态,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将为社会提供更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文化产品,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 
第二节 学术界对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理论和实践考量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先进文化的内涵与属性 
第一节 “文化”一词的词源探考与内涵分析 
一、“文化”一词的词源及其演变 
二、文化概念的内涵分析 
第二节 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与实践属性 
一、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 
二、先进文化的实践属性- 

第三章 先进文化的实践探索与中国的文化崛起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先进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文化萌动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进程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节 先进文化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重要责任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结构解读 
二、文化崛起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意义分析 

第四章 文化生产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特性 
第一节 文化生产的基本含义 
一、广义的文化生产和狭义的文化生产 
二、文化生产研究中相关概念的关联与区分 
第二节 文化生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三、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三种形态 
第三节 文化生产的主要特性 
一、文化生产是市场经济范围内的文化商品的活动,具有经济性特点 
二、文化生产是表现文化主题和艺术风格的活动,具有精神性特点 
三、文化生产是文化生产部门不同的分工合作活动,具有社会性特点 

第五章 文化生产的发展态势和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第一节 文化生产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的产业结构出现下游化,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明显 
二、人们的消费结构出现上游化,精神需求正在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 
三、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科技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四、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调整和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市场竞争和文化竞争的机制,促进文化生产不断地升级和发展 
第二节 当前全球文化生产的发展态势 
一、文化生产强大的集聚效应 
二、文化生产组织结构的重大变迁 
三、文化生产呈现的结构软化趋势 
四、文化生产的国际分工与配置 
五、文化生产的定制经济和柔性生产模式 
六、文化生产的“可口可乐化”倾向 
第三节 文化生产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文化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 
二、文化生产影响到文化商品的品位与精神境界 
三、文化生产决定着文化产业的水平、规模和竞争能力 
四、文化生产推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增强 

第六章 当前我国文化生产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问题 
第一节 当前我国文化生产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转型 
二、市场经济 
三、科技时代 
四、多元文化 
五、大众消费 
六、文化断层 
七、全球开放 
第二节 当前我国文化生产领域影响先进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投融资体制比较单一,文化生产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不足 
二、文化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对于产品和内容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三、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发育还不够合理,文化领域存在产业同构现象 
四、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没有充分体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问题突出 
五、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体制掣肘和“制度缺席”同时存在 
六、文化生产的开发和原创能力比较弱,国际文化资源的争夺形势严峻 
七、文化生产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混乱的问题,西方文化品位冲击民族文化立场 

第七章 科学制定文化政策的原则与思路 
第一节 文化政策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政策对文化生产的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二、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 
三、文化政策给文化生产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第二节 制定和创新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和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是制定和创新文化政策的根本要求 
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改革文化政策的客观前提 
三、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完善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 
四、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确立文化政策的重要方针 
五、坚持对外开放,遵循全球文化经济规则,是文化政策的重要取向 
第三节 科学发展文化生产的政策性思路 
一、进一步改革文化产业的准入制度和投融资政策 
二、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的激励和转化政策 
三、继续发展文化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 
四、制定和落实调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政策 
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文化生产的体制性政策 
六、制定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