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321845
  • 作      者:
    王千马著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激荡三十年》作者,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鼎力推荐!
  从雷履泰、胡雪岩到马云,
  从日升昌、宁波帮到腾讯、阿里巴巴……
  全面记录中国民间金融跌宕成长的一本书
  让人民用自己的钱用得更便利!
  吴晓波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大力推荐并深入报道本书!
  本书正在参与《第一财经》2014年度金融书的评选中!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千马,出版人,知名青年新生态作家。现为蓝狮子企业研究院创意总监。主编有青年书《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以及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无所适从的荷尔蒙》。如今致力于中国商帮以及城市文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从雷履泰、盛宣怀、胡雪岩到马化腾、马云,从日升昌、宁波帮、到招商银行、平安集团、腾讯、阿里巴巴……中国民间金融不仅让人民使用资金更为便利和快捷,更刺激了商品经济以及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想读懂中国经济的变革,就必须要了解中国民间金融的生长。

  本书着眼于中国民间金融自山西票号诞生后的百余年历史风云,梳理了山西票号、安徽典当、宁波钱庄、广东十三行、民国时期的“南三北四”,直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脉络,从中挖掘出中国民间金融在这百年来的传奇以及智慧,赞颂它们在牟利的同时,坚守信誉、积极服务民众、扶持实体经济、力促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并联手对抗外来的金融霸权的壮举。

  但是,民间的“非理性”因子,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让中国民间金融逐渐由主体走向了边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如何给民间金融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空间,让民间金融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如何重新厘定民间金融于当今中国之意义,本书给予了自己客观和理性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人民能用好自己的钱
  1855年是个不太平凡的一年,却没有人愿意怀念它。
  这一年,2月云南大理地震;5月永昌府瘟疫大行,而旱灾、水灾、雹灾更是绵延全国,安徽春荒之后人食人。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得忙着对付天平天国起义,“十一月甲子,胡林翼奏,罗泽南、李续宾迎击石达开、韦俊于羊楼峒,败之;请购洋炮击贼。”“十二月辛卯,上诣大高殿祈雪。丙申,江西贼陷临江、瑞州,敕曾国籓拨兵剿之。”
  然而,危机正是危险中所蕴含的机会,对很多人而言,它是危险,而对这一年刚刚成立平遥同兴公镖局来说,它更像是个机会。
  自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实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以来,白银成了明清两朝的合法货币,并成为本位币。交章纳税要靠白银,商业中的交易也要靠白银。《水浒传》里描述的好汉们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同时,顺手就摸出几两碎银的场景,只有等到明朝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在明朝之前,铜币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才是真正的“金”。然而,到明朝中后期,因为适度地放开了海禁,葡萄牙商人和荷兰商人相继到来,为中国带来大量的白银。加上此时正值世界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征服美洲后,在墨西哥发现巨型银矿,同时期,日本本土也发现银矿,由于此时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大量出口,中日、中欧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因此又为中国输入了大量白银。这让中国的市场上,充斥了来自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鹰洋”,还有日本的“龙洋”。中国这个事实上的金银“贫国”,居然因为贸易成了“白银帝国”,这也让张首辅的改革成为了可能。
  同时,也正因为洋钱的大量流入,民间产生了兑换银钱和铜钱的需求,早在1567年也就是明朝的隆庆元年,钱庄便在宁波应运而生。
  除了需要兑换之外,白银还不是一个适合随身携带的货币,如果是大宗白银的交易,支付起来更是不方便。尤其是在战连祸接的中国,“露白”简直给自己招灾。这就需要有人帮助打点。于是,同兴公的机会来了。
  作为镖局,同兴公要想成功,除了要善于抓机会之外,更要有“拳脚功夫”。拳上能打,脚下能走的镖局,才能顺利地帮助别人押金运银。无疑,同兴公有个很好的“领头人”,它的创办者王正清是个武术奇才,他的经历犹如成龙的电影似的,出身肯定贫寒,身体也肯定弱小,不是为仇家所迫,就是为生计,最后流落他乡,遍寻师傅而不着,最后却因其它机缘练成了一身的功夫。王正清大致就是这样的人,他先在北京以苦力轧面为业。期间,以粗壮轧面杆为枪,将武技训练巧妙运用于其中,可连送数百下。京人服其膂力,送绰号“面王”。日后,拜武术大师刘留为师,学武3年,进步很快。之后再拜刘留师兄贾殿魁为师。内外兼修,让王正清武艺大涨,更重要的是,他的师傅贾殿魁,曾在皇宫传授过道光皇帝武艺,这让他居然成了皇帝的同门师兄弟。出师之后,他先被江西道台朱文聘为教习,缉盗无数,声名大振。不过,在47岁的时候,他告别江湖,返回老家平遥,次年开办“同兴公”镖局。与祁县戴龙邦、文水李毓秀一起,并称“华北三杰”。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王树茂也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正是父子同心,同兴公成了镖局中的知名品牌。
  它做得最响亮的一桩生意,就是为皇家押运现银。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前往西安,路经平遥,盘点现银93万两,这么大的数目,又适逢乱世,该交给谁呢?同兴公居然将这趟生意接了下来。随后,王家镖队一路上风尘仆仆,历经波折,日夜兼程,只半月余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慈禧太后当然很高兴,着赏王树茂一块题有“奉旨议叙”的匾额,至今还挂在旧址的门上。
  这成了同兴公最大的风光,就连平遥当时著名的票号——日升昌也对其鼎礼有加。在王正清过七十大寿时,日升昌的第三代掌柜侯殿选就以侄子的身份送给他的一块寿礼——一块铜制寿屏,上面刻有“南极星辉”四个字。
  只是它的风光来得快,也去得快,1855年创立,1913年就宣告结业,之间不到一个甲子。它的没落,一方面源于自身押镖的成本很高,基本上是走一里路收一两银子,对客户来说挺不划算。另一方面,就是铁路兴起——1876年英国人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运输铁路——淞沪铁路,其后唐胥铁路、京张铁路相继开通——这让“拳脚功夫”中的脚相形见绌,自此镖局从陆路押运货物的生意急转直下;还有就是洋枪洋炮的出现,在黑火药面前,“拳脚功夫”的拳再厉害也没法对抗,这让镖车和十八般兵器没了用武之地。但这些对镖局还不是最为致命的打击,它的致命一击,恰恰就是来自以日升昌为首的票号的兴起。早在1823年,平遥人雷履泰征得财东——达蒲李家其时的家长李大全的同意,将自己所在的西裕成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这一年,也成了中国票号的元年。票号的出现,意味着生意人不必再把成箱的银子打包运输,只要拿一张银票,就能在各地提取现银。
  同兴公和日升昌共享了一段赚钱的好“时机”,但最终还是让位给了能让银子变“轻”,也就是说用得更方便,更顺手,更安全,更重要的是还减小了交易成本的日升昌。这不像是友善地传承,更像是无奈地退让。
  在今天的平遥古城,南大街是同兴公的旧址,西大街则是日升昌的旧址。这两条街在古城的深处交汇而过,这让古城成了道径交互的花园。
  站在十字路口,你似乎能亲眼看到,历史在这里轻巧地转了个弯。
  ……


展开
目录

绪论 人民能用好自己的钱

让人民的钱“轻盈”起来

钱轻VS权重

自由市场启示录

儒商伦理下的“历史三峡”

平等、自由、开放:以互联网精神的名义

 第一部分  民间崛起(1823-1905

第一章  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继失天下

钱轻成就票号

“两权分离”法则

票号的治理

失落的“民间帝国”

“自救”失良机

第二章   “部分开放”下的“广东特区”

王权特许下的“贸易特区”

“口岸金融”崛起

买办:香山制造

从“不能露脸的小角色”,到大商人

盛世说危言

 第三章  宁波帮,帮中国

向东是大海

西风东渐下的金融创新

从宁波到宁波路

他们才是资本家

抢占制高点

第二部分  夹缝突围(1905-1949

第四章  晚清金融的自我救赎

狼来了

钱庄VS银行:先合作后附庸

中国要有自己的保险和银行

盛宣怀长袖善舞办“通商”(上)

盛宣怀长袖善舞办“通商”(下)

国家出手:从“户部”到“大清”

第五章 民营银行突进:江浙商人的银行大梦

以日为师

信成与四明——民营银行“试水”

“拨伊铜钿”办“兴业”

革命的“资金通道”

第六章 “南三北四”普惠前传

天子之津渡

“北四”合力

“大”时代下的“小”追求

民国亦见“普惠金融”

寻找失去的“黄金时代”

 第七章  “统制”下的独立气节

宋汉章们的说“不”史

信交狂热、废两改元及看得见的手

当“统制”成为习惯

民族大义:银行家仅剩的尊严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