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637855
  • 作      者:
    虞建华,金惠敏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和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协办的以“财产、审美化和全球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日本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就是经过修改和充实的这次会议的论文集。
  目前文学研究朝“文化”转向,已经是大势所趋,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的一个热点。《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提出了当前文化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方向,是学术前沿中的前沿,具有引领学术潮流的作用。此外,《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以财产为主题,直击当下全球经济神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
  前已谈到,自从斯密提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就有许多经济学家试图对之加以补正,但也有些学者试图将这个论点推广,以之作为一种根本规律来解释人类文明社会的活动,凡勃伦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他几乎把一切物质生产劳动之外的人类活动都界定为是非生产性的,按照他的观点,人类在这些方面的活动,差不多都是私有制确立之后产生的。从性质上说,它们无非是统治阶级(凡勃伦称之为“有闲阶级”)炫耀身份与进行意识形态欺骗的工具。不可否认,这对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欺骗本质是强有力的批判。但相比之下,施托尔希关于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分工及相互关系的议论,看上去是平淡无奇了一些,但也许更接近事情本来的样子。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在研究精神生产问题时,对凡勃伦理论的应用就应更为谨慎一些。当前一些学者在谈论精神生产问题时只论精神生产“消费”、“有闲”的一面,未必尽为妥当。①
  其四,马克思指出,施托尔希还注意到了“非物质劳动的分工决定于对这种劳动的需求,一句话,决定于市场,等等”②。
  尽管精神生产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这种特殊性不一定意味着排斥市场法则。问题只是:经常有人完全无视市场法则来看待精神生产,或将市场法则视为精神生产唯一的、最终的决定性法则。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影响到了精神生产并呈现出一种支配性的趋势。这是我们时代精神生产的现实存在状况,单纯地抱怨这种状况、否定这种状况、试图对这种状况视而不见都是于事无补的。我们在现阶段只能在市场的规定性中谈论精神生产的自由法则。违背了这种供需法则,或者说对这种法则产生了敌对态度的话,对精神生产的展开不一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经济学的法则,研究市场需求与精神生产的各种定性、定量的模式关系。乍听起来,这种说法有些滑稽: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如何可能定量分析?对大众的普遍精神状况及精神需要的分析,怎么能够成为预测人类精神追求的可靠的路标?而现实情况又大多是艺术作品价值的审判权力经常也不在大众这一边。但所有这些,却也不能说明,大众的追求一定是与精神生产本来的路向是相悖的;所有这些也不能说明,在市场经济中,无视市场需要,精神生产倒能够发展得更好一些。其实所有这些只说明,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有必要引用某些物质生产的研究模式来研究精神生产,却不能简单套用物质生产的模式来说明精神生产的问题。有关精神生产市场分析的模型,必须要有足够的弹性,其各种相关参数的设定也应当是更为复杂的。
  其五,马克思指出,施托尔希对精神生产的国际市场问题研究也值得重视:“他说,不发达的国家从外国吸取自己的精神资本,就像物质上不发达的国家从外国吸取自己的物质资本一样”①。
  按照施托尔希的看法,和物质生产一样,精神生产也面临国际性的市场贸易和竞争的问题。只是在当今社会,精神产品的“贷人”和“贷出”已不是施氏所谈到的加速未开化民族文明的进步那般田园牧歌式的了。
  ……
展开
目录
编者前言
特稿
1.周敏:从文化研究到文化理论——对文化研究的一个反思和期待
2.金惠敏:文化理论究竟研究什么?

第一编 财产问题与文化研究
3.肯尼斯·苏林作,沈江平译:财产的归宿:新自由主义谜局
4.罗伯·希尔兹作,刘莉译:麦克默里堡的故事
5.陈奇佳罗璇:论马克思对“内在财富论”的批判问题
6.金惠敏:财产作为再现——对老子财产观的一个后结构主义阅读

第二编 消费、市场与文艺
7.迈克·费瑟斯通作,虞建华译:奢侈品动力论
8.高建平:从市场的变迁看艺术的命运和使命
9.虞建华:作为象征资本的大写的“ME”:文学的市场化与作家的定位
10.刘方喜:剩余价值流转中的符号:当代艺术与市场关系的经济哲学分析
11.周敏:德里罗《地下世界》的“垃圾”美学

第三编 媒介与美学
12.艾琳娜·兰伯特作,李昕揆译: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文学根源
13.李昕揆:印刷术的视觉偏向及其美学后果
14.赖纳·温特作,张健然译:“所有幸福的家庭”:《黑道家族》与21世纪电视文化
15.李勇:美人·美女·美学:中国古典文化与美学“悲”性精神的当代转向
16.玉利智子作,范小青译:建筑学·新陈代谢派:日本美学的再出发
17.丛新强王茂林:论布尔迪厄的传播思想
18.郭可吴瑛等:全球媒体中的上海世博会舆情分析

第四编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和艺术
19.李世涛:重构全球化的抵抗空间——詹姆逊的全球化理论
20.乔纳森·哈里斯作,罗如春译:21世纪的全球化与艺术21.殷企平周怡:空间、文化唯物主义和情感结构——雷蒙德·威廉斯在中国的接受
22.汤姆林森金惠敏作,李昕揆初译: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约翰·汤姆林森教授访谈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