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69449
  • 作      者:
    马韫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是在马韫同志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马韫同志长期以来从事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凝聚了马韫同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心得,也反映出她从工作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认识。因而,本书呈现出偏重实证研究的色彩,是对现有国内关于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对于防治内幕交易问题的监管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研究紧密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问题进行规制,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市场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内幕交易被认作证券违规违法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而广泛受到制裁。中国公开证券市场发展不过20余年,尽管年轻,但内幕交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以及监管低效和监管不足问题曾长期存在,且呈现阶段性特征。这其中,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构建性”的先天特征,政府和行业监管者的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对证券市场的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内幕交易问题上也无例外。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证监会重视回应市场呼声,加快推进市场规范建设,强化打击内幕交易执法。为深入理解内幕交易监管的变化,作者采取了追根溯源的方式,历史地、动态地观察内幕交易监管的演进,结合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矛盾,评价过去的成败,探讨未来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尽管针对内幕交易问题的法制建设有所推进,但监管实践中有效防控的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考虑到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危害性,已经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信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中国政府决策层的重视。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就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通知要求证监会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等部门,根据刑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切实做好内幕交易防控工作。通知称“该《意见》是针对当前资本市场新形势和特点推出的制度安排,是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纲领性文件,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参见《通知》全文)。
  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证券行政处罚案件中有关证据审查认定等问题形成共识,印发了《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该纪要加强了内幕交易人员的举证责任:“监管机构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以下情形之一,且被处罚人不能作出合理说明或者提供证据排除其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内幕交易行为成立:1.内幕信息知情人进行了与该内幕信息有关证券交易活动;2.内幕信息知情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其证券交易活动与该内幕信息基本吻合;3.因发行工作职责知悉上述内幕信息并进行了与该信息有关的证券交易活动;4.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并进行了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交易活动;5.内幕信息公开前与内幕信息知情人或知晓该内幕信息的人联络、接触,其证券交易活动与内幕信息高度吻合”。可以说,这是对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呼吁在内幕交易问题上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的一种回应,有利于解决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内幕交易举证难、认定难的问题。
  2012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这是两高针对证券、期货犯罪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在现在刑事法律制度框架下,归纳和明确了内幕交易的证明标准,公诉机关只要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特定身份等基本事实和内幕信息敏感期内有明显异常交易行为等内容,犯罪嫌疑人如果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可以认定构成内幕交易罪。
  一是对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规定了三类:1.非法手段型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即利用窃取、骗取、套取、窃听、利诱、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2.特定身份型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即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员;3.积极联系型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即在内幕信息敏感期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有联络、接触的。
  二是司法解释没有将内幕信息的形成时间局限于正式形成有关“计划”或方案的时间,针对那些能够影响公司并购重组、重大投资或重要合同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者或执行者,如董事长、总经理或实际控制人等,明确其形成动议、决意、决策或者执行之时即为内幕信息的形成时间。
  三是司法解释从犯罪金额与犯罪情节方面对《刑法》第180条规定的“情节严重”与“情节特别严重”两种情形做出详细解释。情节严重是指:证券交易成交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内幕或泄露内幕信息三次以上及其他严重情节,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成交额在250万元以上、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150万元以上、获得或避免损失75万元以上及其他,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此外,对于泄露内幕信息但并未直接从事内幕交易的人员,规定应以其间接引起的内幕交易违法所得作为定罪处罚标准,从而减少量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此外,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08年颁布,2011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6年颁布,2012年修订)、《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2012年)。有关条款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旨在针对并购重组中内幕交易问题多发易发,从资产重组的操作和审批制度上,压缩内幕信息产生的空间,减少可乘之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视角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本书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融监管及内幕交易有关研究理论综述
第一节 信息与金融市场
一、对信息的理解
二、信息与金融市场有效性
三、信息与金融市场脆弱性
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渊源概要
一、经济学视角
二、政治经济学视角
三、法和经济学视角
第三节 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启示
第四节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建立和发展
一、美国的始创
二、20世纪80年代各国的普遍立法
三、法律规制的归责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五节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最初的研究来自反对者
二、内幕交易是非之辨
三、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分析
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问题

第三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法规演进及典型案例解析
——监管的法制基础及其应用
第一节 我国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律规范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表现及特征分析:
基于1993年以来内幕交易案例实证分析
一、常见的内幕信息
二、典型的内幕交易主体
三、内幕交易的表现形式
四、内幕交易的处罚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法规的演进和完善:
基于典型内幕交易案例的剖析
一、对内幕交易关键要素的认识逐渐细化
二、内幕交易责任追究的证明标准出现分层
三、内幕交易的民事诉讼仍处尴尬局面
第四节 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考察
——监管供给的影响因素、执法现状与监管失灵
第一节 内幕交易监管供给:证券监管体制及监管背景分析
一、内幕交易监管体制的变化
二、影响监管供给的环境因素分析:一个多因素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证监会的监管实践评析:指导思想、执法成效与不足、监管改进
一、要树立怎样的监管理念
二、监管执法分析(成效与不足)
第三节 证监会监管的内在冲突问题:内幕交易监管失灵的发生机理之
一、市场准入监管与信息监管间的冲突
二、保护投资者利益与助长信息违规问题的冲突
三、监管者的利益冲突问题
……
第五章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对象行为分析
——内幕交易中的信息、信念与信任因素
第六章 内幕交易案件的经济分析检验
——基于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补充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