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以“蓝黄两区”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4488
  • 作      者:
    孙国茂,任启平,张曼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任启平,男,1972年5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博士、副教授,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济南绿色经济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曾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32项。先后在《人文地理》、《东北师大学报》、《经济问题探索》、《城市与发展研究》、《统计与决策》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E1、ISTP、ISSHP转载论文7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教材与专著8部。
  
  张曼,女,1973年9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金融系教师。毕业于山东大学,于1995年和2002年获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河海大学管理学博士在读。一直从事民间投融资和农村金融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和厅局级课题各1项,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多项,在《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孙国茂,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公司金融研究》杂志执行主编: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和制度经济学研究,著有《公司价值与股票定价研究》和《制度、模式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等6部专著,并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以“蓝黄两区”为例》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其中选题背景主要分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二,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理论综述和实践总结,为“蓝黄两区”金融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借鉴。第三,在综合国内外区域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四,从“蓝黄两区”经济发展现状人手,着重分析了“蓝黄两区”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找出了金融发展理念落后、金融体系不完善等阻碍“蓝黄两区”金融深化的障碍因素。第五,提出了“蓝黄两区”金融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包括树立现代金融发展理念、以民间金融发展为突破口、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五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针对山东省及“蓝黄两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胡金焱、朱明星(2005)通过建立模型对山东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认为受金融发展水平的限制,银行与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甚至具有负面影响。曹廷求、王希航(2006)以金融相关比率与GDP增长率为解释与被解释变量,运用OLS(最小二乘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山东省及山东中部、西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济南、烟台和潍坊等9地市甚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吕广征(2010)以如何促进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为目标,通过理论介绍、作用机理分析、数据模型分析等方法分别说明了区域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山东半岛产业与金融发展现状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并通过计量模型说明了山东半岛金融指标与产业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针对山东半岛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李素娟(2011)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与“蓝色金融”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力图剖析“蓝色产业”发展与“蓝色金融”在数量、成本、时间、种类、空间及风险上的诸多冲突,为更好、更快地推动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一体化发展,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建议和思路。韩学文(2011)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威海、烟台、东营、日照、潍坊六市197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该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2.金融主体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如前所述,戈德史密斯(1969)认为金融的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迁,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关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王志强、孙刚(2003)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检验,验证了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林毅夫(2003,2006)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认为,如果银行结构、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内容和要求相匹配,那么市场型直接融资(MS型)的金融结构将会对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更加有利;反之,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踪家峰、熊行、周聪(2009)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各省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企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会随着金融机构融资占比的增大而减少。何晓夏、章林(2010)建立区域金融结构总体评价指标、区域金融市场结构指标、区域金融机构结构指标和融资结构指标组成的区域金融结构指标评价体系,并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差异。钱水土、金娇(2010)将金融结构的四类主要指标即存(贷)款集中度、融资结构、贷款规模及规模指标(包括股市融资规模、贷款规模)作为一个变量分析金融结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效果。实证结果显示,存(贷)款集中度和股市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融资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贷款结构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王馨.刘征驰(2011)选取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性,但股市的发展与金融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董敏、袁云峰(2012)以浙江1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随机边界模型和变系数模型研究了浙江区域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的差异,认为浙江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不变革金融体制下的纯粹的金融结构调整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无益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基本范畴的界定
二、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综述

第二章 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实践
一、国外金融发展的实践及经验总结
二、国内金融发展的实践及经验总结

第三章 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设定
一、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二、具体指标的选取
三、模型的设定

第四章 “蓝黄两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
一、“蓝黄两区”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一、“蓝黄两区”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三、“蓝黄两区”金融生态环境实证分析

第五章 “蓝黄两区”与其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效率比较分析
一、三经济区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二、长三角、珠三角和“蓝黄两区”的金融效率比较
三、三经济区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比较分析

第六章 “蓝黄两区”金融深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金融发展理念落后缺乏明确的金融发展战略
二、缺乏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引导民间金融风险不断集聚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
四、金融生态环境需优化

第七章 “蓝黄两区”金融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现代金融观念充分重视金融业发展
二、以民间金融发展为突破口破解企业融资困境
三、深化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
四、鼓励制度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五、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
地方金融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以山东省金融改革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以“蓝黄两区”为例
“蓝黄两区”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