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46061
  • 作      者:
    马平安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裂缝中的暗流涌动晚清历史里的深层解读
  一部破解大清王朝268年兴衰之谜的重磅力作
  探寻晚清历史真相 追索世间博弈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平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政治室从事中国政治史的研究工作。
  《晚清政坛纪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近代东北移民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版
  《帝国路上的八张面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终结帝制集结号》,北方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辽海出版社2011年版
  《大清王朝灭亡之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
  《大秦帝国夭亡之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从军权、财权、外交权及中央与边疆地区关系等角度,集中探讨了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揭示了清王朝灭亡的基本原因,说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取决于中央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权威与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有着悠久集权传统与观念。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既维护好中央权威,又尊重好地方利益,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持一种上下相维、水乳交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共赢关系,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的一个重大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满洲贵族在完全没有儒生官僚的辅佐之下要想实现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是不可能的。聪明的清朝统治者决定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指导满汉人民行为的中枢指向。这种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得满洲民族各阶层的价值观与儒家文化趋于一致,从而导致满族传统文化发生变异,为满、汉人民达到高度的文化共识,进而实现真正融合奠定了意识基础。入关之初.满洲统治者也曾想把旧俗保留下来,但最终不得不放弃,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清政权是在大规模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军事统治是其政治控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众所周知,清王朝政治权威的建立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人们对政治态度的反映,是政治行为的基础。儒家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影响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观念形态。长期以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对于稳定中国政治秩序,满足中国人的政治认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中国历代政治中显得十分突出。
  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浓厚的人伦道德色彩。在政治生活中,它关注的不是每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义务与互助的关系;它强调个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应遵守他在社会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规范,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儒家认为,君民之间、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一样,双方都应该自觉维持共同的礼仪秩序。对于臣民,君主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实行道德教化,“以政为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2】。对于君主,臣民应该像子女对待父母那样表示绝对的恭敬忠诚,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儒家这种人伦的政治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有其广泛社会基础的。传统中国是个家族取向的社会,家族不仅是传统社会的基础,也是传统社会中个人一切活动的中心。个人的存在以家族的存在为前提,个人的发展也以家族的发展为目标。维持家族生存,主要是依靠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族特别强调伦理道德秩序与责任分配的关系。在家族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父子关系,父对子要仁慈,子对父要忠孝。由父子的人伦关系组成了家族,由家族的人伦关系,又组成了社会和中国人眼中的“国家”。儒家将家族的人伦关系政治化,提出了忠孝合一、家国合一、天下合一的人伦政治思想,同时,儒家的这种政治思想又通过地方家族制度不断地社会化,从而演变成为颇具性格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正是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清政府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权威。一方面,它继续推崇和利用儒家政治思想,任用大批汉族儒生,极力改变异族征服者的形象;另一方面,清政府又仿效秦汉以来历代君主官僚政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与建立了一套更加适合自己统治的政治体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清国的黄金时代
第二章 康乾盛世后的危机
第三章 权杖上的裂痕
第四章 枪杆子易手
第五章 一场关于钱包的战争
第六章 列强到底喜欢谁
第七章 内地化步伐
第八章 太阿倒持的教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