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7533
  • 作      者:
    夏蜀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专注于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着力金融政策研究,力图引领金融理念突破与创新,打造高端、权威、兼具学术品质与政策价值的智库书系品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自2009年以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已出版30余本专著、文集。凭借深入、严谨、前沿的研究成果,该书系已经在金融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并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展开
作者简介
  夏蜀,曾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理事,担任过数家财经院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在《经济科学》、《管理世界》等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多年从事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曾在省级电力公司、省级投资集团以及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人员。2007年12月至今任富滇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结构分为七章,其中讨论了银行体制层面的公司治理、经营框架及风险管理等问题,以及模式层面的零售、同业投行以及理财等业务发展问题,涵盖了地方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紧迫的前沿问题。应当说夏蜀先生在这些方面是有研究的,他以丰富的业界经验以及娴熟的文笔,刻画了地方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体制转型和业务模式重构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理论研究及金融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此我向作者表示祝贺,同时也向读者推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
展开
精彩书评
  ★区别于其他国家,中国金融体系具有转轨加新兴的特征,而地方商业银行又是其集大成者。本书的作者以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剖析丝丝入扣,建议入木三分。这本书不啻为从事经济金融研究和实际工作人士的重要参考读物。
  ——著名经济体制改革专家、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研究员
  
  ★金融机构转型有三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第一是变之理,第二是变之术,第三是变之器。在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金融体制变革环境下,本书很好地回答了地方银行转型的“理”、“术”、“器”问题,建立了别具一格的分析框架。本书不仅对地方银行的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样也很有启示作用。
  ——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晓龙 博士
  
  ★作者以其丰富的业界经验以及娴熟的文笔,刻画了地方银行体制转型和业务模式重构的方方面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理论研究及金融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此我向作者表示祝贺并向读者推荐。
  ——著名金融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曾康霖 教授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分析了地方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面临的许多重大矛盾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所有关心和研究中国银行金融业大变革和大转折人士的一部必读书。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院长 向松祚 教授
  
  ★本书体现了作者夏蜀作为科班博士的理论风范和扎实的研究,以及其对地方银行新商业模式的系统思想。书中有“惊雷”,有方法,有对策,本书更是一本有着诙谐语言与智慧的好读之书,对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有着很好的思想和方法启示。
  ——三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平 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
  三、站在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方银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国际上发生的金融危机的无数事例告诉我们,银行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核心因素,即便金融危机不是由银行直接引发,但银行危机通常会接踵带来或加深金融危机。我国地方银行尽管不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但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在银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很可能会首先成为银行体系发生危机的触发点。
  地方银行无论是从自身资本补充渠道和资本充足率情况,还是从流动性、存贷比、核心存款依存度等风险指标来看,都弱于中国的其他商业银行。相对较弱的资本实力和较低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地方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流动性不足从而陷入挤兑的困境。如果地方银行出现较大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甚至倒闭的话,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效应,会导致一个地区产生整体性的金融风险并出现经济衰退,从而会威胁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金融安全。美国的一个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就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一大批银行倒闭。究其原因,除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出了毛病外,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治理也出了问题。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商业银行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相关性和特殊性显著增强,尤其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公司治理的重要性。1999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加强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早在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德·斯旺就对导致金融风险的五类成因做了精辟分析,很有启发意义。他认为:第一类主要成因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在宏观经济周期的顶峰期,银行往往过度乐观而超量放贷,进而引发泡沫经济,这是导致近几年日本银行业衰弱的主要原因;第二类主要成因是未成熟的金融自由化;第三类主要成因是政府的介入,国有商业银行经常被用来为政府支出提供低息贷款,一些私有银行也被迫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具有了半财政性质,这些活动中长期都削弱了银行的实力;第四类主要成因是不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五类主要成因是不健全的市场基础构架。德·斯旺认为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不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滞后的法规建设都阻碍银行业的有效监管和市场规则的运行。
  今后几年中国银行业将进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带来的变革期。专家预计,在利率市场化初期(2~3年),粗略估算存贷款利差有100个基点的下降空间,银行盈利面临严峻考验;同时,随着“金融脱媒”现象下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另类金融机构的应运而生,由商业银行主导社会融资的时代将不复存在。整个商业银行界面临着从靠金融牌照以管制性利息差来牟利转变为靠金融创新来寻求未来盈利空间、从以经营货币资本为核心转变为以经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剧烈转型。
  ……
展开
目录
引言
1 中国地方银行的发展逻辑
1.1 中国地方银行体系的界定
1.1.1 中国银行体系中的地方银行
1.1.2 地方银行的适度规模与研究对象
1.2 地方银行商业模式的重构之惑
1.2.1 中国地方银行面临的历史性变革
1.2.2 地方银行的商业模式急需重构
1.3 地方银行体制的结构分析
1.3.1 地方银行制度与组织的分析框架
1.3.2 体制与模式:本书整体逻辑结构

2 地方银行的管理与治理
2.1 地方银行的政府管理体制特征分析
2.1.1 地方银行的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2.1.2 公司治理缺陷:理论与实践
2.1.3 地方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然性
2.2 国家治理结构下的地方银行公司治理
2.2.1 国家治理结构对地方银行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大影响
2.2.2 现行国家治理结构与地方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的兼容模式
2.3 地方银行治理改革的事业部制改革
2.3.1 事业部制蕴涵的公司治理结构机理
2.3.2 地方银行事业部制模式选择的问题分析
2.3.3 地方银行事业部制体系构成

3 地方银行经营分析的框架
3.1 地方银行经营分析的管理框架
3.1.1 基于目标管理的经营分析
3.1.2 基于价值管理的经营活动分析
3.2 地方银行市场价值的整体分析
3.2.1 地方银行的规模性分析
3.2.2 地方银行的成长性分析
3.2.3 地方银行的盈利性分析
3.3 地方银行业务条线与机构经营分析
3.3.1 主要业务条线KPI体系
3.3.2 分支机构的分析评价
3.4 监管指标与地方银行风险经营分析
3.4.1 银行监管与地方银行经营的关系
3.4.2 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构成

4 地方银行风险管理的框架
4.1 巴塞尔协议与地方银行风险管理
4.1.1 巴塞尔协议对地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4.1.2 地方银行的新资本管理办法
4.1.3 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地方银行有关风险管理原则
4.2 地方银行风险管理的体制框架
……
5 地方银行的零售金融模式
6 地方银行理财业务的模式
7 地方银行同业及投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附录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4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