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51171
  • 作      者:
    孙龙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孙龙建,男,汉族,1978年生,辽宁丹东人,民盟盟员。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巴塞尔协议(英文简称Basel II),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监管的第三支柱,市场参与者控制银行风险的作用日趋重要。研究从多个层面阐释约束机制的运作方式,目的是明确加强银行业内生稳定性。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提出约束主体及其激励结构,揭示市场在改进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的潜在优势。将市场约束区分为监督和影响两阶段,理清约束程序的关键环节和路径,全面展示市场约束的形成和传导进程。结合在信息、参与者、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必要条件,提出中国银行业加强市场约束的建议,促进市场约束准确、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1银行业的特殊性

西方的现代商业银行只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具有货币交换、信用扩张、财富保存和提供支付体系等功能的银行却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中东、印度和中国等最早期的文明(Henderson,2001)。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证券市场、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其他金融中介迅速发展,金融中介种类呈现多元化和职能相互替代。但是,银行业仍然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工商企业和其他金融中介相比,银行业存在一些专有的特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不管产业资本家是用自有的资本还是用借入的资本从事经营,都不会改变这样的情况,即货币资本家阶级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家,货币资本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利息是作为一个与这种特别资本相适应的独立的剩余价值形式,来同产业资本家相对立的。”

现代金融理论对银行特殊性也有着多种阐释,例如Corrigan(1982)认为银行的特殊性有三个原因:①银行提供交易账户;②银行支持其他机构的流动性;③银行是货币政策传递的纽带。Benston(2004)提出包括:提供特殊产品、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重要作用、经济不稳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银行受到政府管制等六项特殊性。根据银行业的产业属性和综合已有的理论研究,银行业是否具有特殊性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11银行业具有特殊职能

银行具有一些工商企业和其他金融中介不具备的职能,这些职能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一,提供存款与贷款相关业务,通常称为信用中介职能。银行融资是一种间接融资,即从存款人手中获得存款和将资金借给贷款人进行投资,这个过程存在着银行与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双边合约。与银行相比,证券市场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通过双边合约来进行融资。在存贷转换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起到了资产组合管理的作用,他们对贷款进行了利率和期限结构的重新搭配,对投资的证券的种类进行选择和优化,从而对资产组合进行有效管理。

第二,银行是整个经济体系唯一提供清算和支付系统的部门,也就是支付中介职能。清算和支付系统具有规模经济特点,银行业承担了集中统一的清算和支付职能。清算和支付系统对整个经济有外部性,它是影响经济效率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支付系统和经济发展既相适应又相互作用,在缺乏支付系统的情况下,非常高的交易费用往往会抵消劳动分工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产性收益(贝泰勒米和门瓦罗达基斯,2001)。

第三,货币创造与货币政策职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只将10%左右的存款作为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通过一定货币乘数创造货币供应量,但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职能,也就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渠道,货币政策当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来实现政策目标。
展开
目录
 目录


1导论1
 11银行业的特殊性1
 111银行业具有特殊职能2
 112银行业脆弱和内生不稳定3
 12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4
 121银行业危机频繁爆发4
 122银行业管制效果不佳5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
 131研究目的7
 132研究意义7
 14文献回顾、本书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8
 141文献回顾9
 142论文创新12
 14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
 15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3
 151研究方法13
 152结构安排15
 2银行业危机与管制约束困境17
 21银行业面临危机的挑战17
 2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危机回顾18
 212银行业危机的成因20
 22银行业管制约束陷入现实困境24
 221银行管制依据及其政策变革24
 222当前发达国家的银行管制约束困境26
 23本章结论31
 3银行业市场约束基本分析框架32
 31银行业市场约束基本问题解析32
 311银行业市场约束概念解析32
 312市场参与者的构成34
 313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35
 314银行业市场约束的潜在积极作用36
 32市场约束的机制及实现条件37
 321市场约束机制的方式37
 322市场约束机制的实现进程39
 323市场约束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41
 33市场约束与其他约束的比较43
 331内部治理与市场约束之间的联系43
 332市场约束相对管制约束的优势46
 34本章结论48
 4私人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约束49
 41存款人约束49
 411合适的存款人约束来源50
 412存款保险条件下的存款人约束模型51
 413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52
 414存款人约束的缺陷53
 42次级债券持有人约束54
 421强制次级债提议回顾55
 422强制次级债政策解析56
 423次级债持有人约束动机模型57
 424次级债持有人约束的实证证据58
 425强制次级债政策设计59
 43持股人市场约束62
 431持股人的约束动机62
 432持股人约束银行的方式62
 433加强持股人约束的途径63
 434持股人约束的实证证据64
 44评级机构的市场约束64
 441信用评级及其运作方式65
 442信用评级对银行业的市场约束66
 443评级机构的激励动机与规范67
 444外部评级影响市场约束的实证证据68
 45本章结论70
 5管制约束与市场约束的相互补充71
 51管制机构的监督审查及其局限71
 511管制机构72
 512管制机构获取信息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74
 513管制者处理问题银行存在的局限77
 52市场信息对管制信息的改进80
 521两种风险信号的约束模型81
 522市场与管制信息比较81
 523融入市场信息的监督审查程序83
 524基于市场信息的及时校正措施84
 53管制政策对市场约束的改进88
 531改变市场参与者的索偿权地位88
 532更加充分的强制信息披露90
 533完善金融基础设施93
 54本章结论95
 6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国外经验97
 61苏格兰自由银行业市场约束——历史的视角97
 611自由银行业98
 612苏格兰自由银行的发展与稳定99
 613苏格兰银行业早期市场约束——银行券决斗100
 614苏格兰银行业市场约束独特机制——选择条款101
 6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银行业市场约束102
 621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业危机102
 622日本银行制度与市场约束105
 623日本的银行安全网与市场约束108
 63苏联、东欧转型国家的银行业市场约束111
 631苏联、东欧国家银行业转型概览112
 632转型国家的银行业危机113
 633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阻碍因素117
 64本章结论121
 7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研究123
 71渐进改革中的银行业市场约束124
 711银行业及其管制变革的路径124
 712银行业改革对市场约束机制的影响126
 72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实证研究:计量与案例分析128
 721存款人对银行的数量约束的计量分析129
 722缺乏市场约束下的道德风险:光大银行的案例130
 73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必要性与阻碍因素133
 731加强市场约束的必要性133
 732市场约束的阻碍因素137
 74加强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对策141
 741增加银行透明度141
 742建立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142
 743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144
 744适时引入针对大型银行的强制次级债发行制度145
 745制定“双信号”及时校正措施147
 746规范和发展信用评级行业149
 75本章结论151
参考文献152
后记1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