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资本的基本理论
经济资本配置机制的核心是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是从风险管理者角度对银行资本的重新定义,它与传统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本章将介绍经济资本的内涵及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3.1银行资本
3.1.1银行资本的定义
银行资本是银行已经持有的或是必须持有的金额,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者商业损失等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资本是用于购买经营所必需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的基本资金,但现代的一些理论更趋向于将资本的职能定位在防范和化解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工商企业一样,对资本也有同样的需求。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扩展,银行不断涉足新的业务领域,风险种类增多,不同风险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这极大地改变了银行的风险状况,也给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形之下,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要求已无法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和资本管理标准。另外,对银行而言,资本不仅要满足安全的需要,还要满足盈利的要求,即银行必须从经济学角度重新研究资本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总之,当今金融企业所面对的各类风险凸显,对资本的需求,具体来说是对资本化解风险的需求,更为突出。
银行的资本与所做的业务相比是很有限的,银行经营需要留足资本才能有效控制风险。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即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的一致化和可操作性方面,《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国际银行界建立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消除了国际银行业之间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存根源。协议中对银行的资本成分做了明确界定,规定核心资本应占整个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同时,对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规定不同的风险权重,可用资本(包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必须至少等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8%,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
《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这使得银行和会计制度差别很大的国家都能够接受并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其序言中阐述的两个目标:第一,要“加强国际银行系统的稳健性”,第二,要“减少目前各国银行问存在的不平等竞争因素”,但同时也暴露出过于简单化、缺乏区别的缺陷。该《协议》要求所有对公司的贷款都必须满足8%的资本要求,没有考虑到债务人的不同信用等级会产生不同的违约率和波动率,以及贷款的不同期限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同时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只考虑了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且对新的复杂的衍生交易风险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1995年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使人们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资本要求在防范危机方面的所能起到的作用表示怀疑。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8%,并在1995年1月认为是安全的,但在1995年3月巴林银行就被接管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