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危机与改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6633
  • 作      者:
    张育军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被视为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波及全球的危机是如何发生的?面对危机冲击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对于中国而言,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围绕这些核心问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201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期间,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广泛调研亲历危机的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与各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讨论,《金融危机与改革》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演进历程、政府应对、争议问题、借鉴启示等方面做出了深刻研究。
从监管视角出发,作者重点考察与分析了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处置工作,总结了其经验教训与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对推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中国完善金融危机预警与应对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育军,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1988),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5)。
1988年起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2000年10月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2008年2月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主要著作有《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199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1998)、《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2003)、《转轨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2004)、《转轨时期资本市场前沿问题思考》(2005)、《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2006)、《资本市场法制与制度建设》(2006)、《投资者保护法研究》(2007)、《中国资本市场和上交所发展的思考与探索》(2012)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被视为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波及全球的危机是如何发生的?面对危机冲击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对于中国而言,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围绕这些核心问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201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期间,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广泛调研亲历危机的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与各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讨论,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演进历程、政府应对、争议问题、借鉴启示等方面做出了深刻研究。
从监管视角出发,作者重点考察与分析了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处置工作,总结了其经验教训与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对推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中国完善金融危机预警与应对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
精彩书评
金融危机伴随人类的商品生产周而复始,每一次都以不一样的面貌讲述着本质相同的故事。张育军先生站在一个实践者和监管者的视角,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利弊得失做出总结反思,是有说服力和有现实意义的。
——吴晓灵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

2007年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其影响却殃及全球。张育军先生试图探讨这场危机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所在。这是当今经济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原因不仅在于中国经济体量庞大,而且因为许多危机早期预警信号在中国初现端倪,如杠杆率高企、影子银行膨胀、房地产泡沫等。他的结论意义重大,我希望这些研究能得到更高层面的关注。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育军先生将自身实践经验与理论功底相结合,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做出了一流分析。他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完成了其中的大部分研究,期间所展现出的对金融行业的深刻见解,得到了我们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他的研究成果让人印象深刻,值得认真研习。
——安东尼•赛奇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主任

本书的作者以一个市场组织者和监管者的阅历和视野,收集、梳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和资料,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过程、应对和影响做了全面、深入而独到的分析,并对金融危机的机制、防范和应以及其对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启示都提出了非常系统、深刻和难得的见解。对于任何一位有惑于金融危机的人,本书中满含着透彻和翔实的答案。
——王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这轮始于美国并波及全球的危机,自2007年2月爆发以来如今已经有7年时间了,即便从危机最盛的2008年起算也已过去了6个年头。无论是政府当局与监管部门,还是各类企业与市场机构,甚至无数被无辜牵涉其中的普通家庭与个人,都在这轮危机中共同经历了艰苦的磨炼。一些企业经受住了生死考验,另外一些企业则在危机中折戟沉沙。近年来,我接触了大量亲历危机的监管者、企业家与金融家,也与不少普通的美国家庭进行了交流,深深地感受到次贷危机的巨大影响与惨痛教训。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尝试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演进历程、政府应对、争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许多对于危机的不同角度的经验提炼与教训总结,实际上已经在各个章节分别做了阐述。特别是从我个人的职业角度出发,对于美国政府与金融监管当局在这场危机中的应对与处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但如果再把视野拓宽一些,那么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家庭、个人,无疑都有许多值得认真学习的启示。
本章不打算再做面面俱到的回顾。在全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试图围绕经验教训这个主题,再稍微拓展一些,以非常直接也非常主观的方式,提出一些我个人认为本次危机中至关重要的经验启示。其中有些观点已经在书中不同章节做了阐述,有些观点属于长期跟踪研究的体悟,一并归拢到这里,作为本书的结论。
次贷危机对政府当局及监管部门的启示与借鉴
1. 不要制定过激的住房政策,不要试图推动全民买房,不要让买不起房的人盲目借贷,不要推动银行降低借贷标准,对最低收入者应当采取补贴、提供廉租房等措施。
2. 不要过度负债,负债50%(GDP占比)是警戒线。过度负债是大国兴废的转折点。负债是鸦片,它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减少经济潜力,推动经济走向衰退。关注负债的效率,多用于生产,少用于消费。
3. 制定稳健的利率政策。不要制造通货膨胀,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利率至少应当为正,不要强迫普通人投机,不要强迫普通人消费。
4. 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不要过度征税。税收对政府具有刚性,往往能增不能减。要保持适度税负,注重企业活力。适当增加消费税和富人税,减少过度消费,也不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人民过度举债和投资。
5. 相信市场,不走极端。政府要相信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要警惕市场失灵,及时预警,减少市场投机,实施宏观谨慎政策。不要奢望市场能解决一切风险问题。
6. 制定谨慎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政策要有足够底线,但是标准不能过高,坚持救贫不救懒,济急不济贫。否则,政府负担过重,将会降低社会经济的活力。对选民不要过度承诺,社会政策要考虑长期可持续性,考虑国家的承受能力。
7. 监管政策要宽严适当。市场经济必有监管需求,但不能过于信任监管能力,监管政策宽严皆误。监管过严可能降低市场效率,增加市场成本,形成官僚主义;监管过松会带来市场投机,增加市场风险。适当监管在于保持市场活力与弹性,重在强化检查执法,及时控制风险。
8. 市场风险要及时预警,防止过度投资。监管者要加强市场教育及投资者教育,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机制,严防市场造假、误导及操纵行为,相信市场但不纵容市场的错误作为,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活动。
9. 监管者要提升市场透明度,注重投资者保护。监管者是投资者的守护神,保护投资者是证券监管的首要目标。要坚决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努力提高市场透明度,严格执行各种信息披露报告制度,维护投资者各项合法权益,支持投资者展开诉讼活动。
10. 政府与监管者不应被绑架。在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声音无处不在。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包括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或政府出资的金融机构把持话语权。政府与监管者要有能力和机制与各种利益集团保持距离,不能被市场机构绑架,从而削弱监管能力,甚至被利益集团左右而修改法规。
11. 政府与监管者行为不能短期化。由于选举周期,政府与监管者因选票原因取悦选民,一般承诺过多,不敢触及利益集团。监管行为往往注重选票效果,趋于短期化,重大改革及长远改革说多做少,这种倾向应当时刻警惕。
12. 监管应与市场发展创新同步。监管者因经费因素、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缺乏,往往难以跟上市场的创新步伐,久而久之,就会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甚至根本看不懂市场创新,不了解市场最新动向,逐步失去对市场创新的风险控制。因此,保持与市场发展同步,改革监管体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十分重要。
13. 学会观察金融风险的系统性与关联性。任何金融危机都不是单一因素就可以完整解释的,它必然涉及宏观政策。市场监管、行业风控、参与者投资行为等一系列因素,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多个因素结合起来长期积累形成的。政府与监管者一定要注意研究风险的系统性与各个因素的关联性。一个企业的破产与倒闭有偶然性,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必有系统性与关联性。
14. 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是周期性的,每过5年左右是个小周期,每隔10年左右是个中周期,每隔几十年是个大周期。从西方经济发展史中不难看出,经济周期必然伴随着不同程度与范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形成及范围有所不同,但金融危机难以避免。不要幻想能消灭危机,也不要惧怕危机,最重要的是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
15. 掌握管理市场预期的艺术。在市场普遍预期向上时,加强风险揭示;在市场悲观恐惧时,要及时释放积极信号。鼓励市场争论与分歧,有意识地维持市场参与各方预期上的不一致。注意纠正一边倒的预期倾向,这是市场失去平衡稳定的基础因素。
16. 尽早切断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不要只重视个别金融机构的单一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是高度关联性的,而且传染极快。要避免系统性恐惧和市场信心的丧失,就必须尽早行动,救助流动性,切断危机信息在金融机构中的传染。尽早动手避免系统性的金融恐惧,尤其要避免大型金融机构的直接倒闭或破产清算。
17. 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决定市场弹性。金融市场越发达,危机中处理各种问题就越灵活,市场流动性恢复也越迅速。要大力发展各类股票及债券等基础资产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活动,完善金融生态链,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扩展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使金融市场更富弹性与活力。
展开
目录
前 言 // VII

第一章 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 001
两大金融体系的特征 // 003
两大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 // 007
美国直接融资体系确立的标志 // 009

第二章 2007 年次贷危机的演进与成因 // 025
次贷危机的演进阶段 // 027
次贷危机的成因 // 034

第三章 次贷危机的政府应对与政策矫正 // 063
危机应对的理论概述 // 065
美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措施 // 067
金融改革政策带来的变化 // 082
次贷危机对美国政治社会领域的后续影响 // 084
次贷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 // 099

第四章 金融危机应对中的困惑与反思 // 107
政府立场:救还是不救? // 109
救助成本承担:纳税人还是投资人? // 111
财政政策:平衡财政还是赤字财政? // 117
货币政策:独立性还是灵活性? // 119
福利政策:效率还是公平? // 12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钩还是结合? // 123
会计政策:坚持传统还是“盯市”? // 125
金融体系:直接还是间接? // 127
监管与创新:如何避免市场失灵? // 130
政府与市场:干预还是不干预? // 132
衍生品:要还是不要? // 135
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分业还是混业? // 136

第五章 次贷危机与大萧条的比较分析 // 143
两次危机发生前主要经济与金融特征比较 // 146
两次危机的影响比较 // 155
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 // 164
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比较 // 171

第六章 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 // 183
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成功经验 // 185
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不足与教训 // 201
第七章 次贷危机中美国股市的走势与监管部门的应对举措 // 207
次贷危机对股市的冲击 // 209
次贷危机后美国稳定股市的措施 // 212
美国股市的复苏情况 // 214

第八章 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与经验总结 // 219
中国政府采取的系列措施与显著成效 // 221
危机应对政策的负面效应 // 225
中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经验启示 // 231

第九章 危机预警与应对,中国准备好了吗? // 237
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 240
是否建立了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 // 243
是否建立了流动性救助机制? // 245
是否建立了政府接管和并购重组机制? // 247
是否建立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 249
是否建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 // 254
是否建立了衍生品监管框架? // 257
是否建立了破产重整机制? // 259
是否建立了货币市场基金监管体系? // 262
是否形成了跨市场、跨行业的“超级监管者”? // 265

终 章 次贷危机的启示与借鉴 // 271
次贷危机对政府当局及监管部门的启示与借鉴 // 274
次贷危机对市场及企业的启示与借鉴 // 277
次贷危机对家庭及个人的启示与借鉴 // 280

后 记 // 283
附 录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文献及著作简介 // 303
参考文献 // 3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