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外汇储备战略》:
5.概要性小结
在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方面,在上文中,我们梳理出了四大基本机制,即:流动性机制、资产价格和信贷机制、经济周期机制以及信息机制。从流动性机制来看,关键是要理解金融资产负债表的特殊性和市场流动性需求随预期变化而出现结构性变动的“临时聚集”特性;从资产价格和信贷机制来看,关键是要理解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和资产价格彼此高度依赖的螺旋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可以建立在一个失去价值基础的“自我实现”模式上;从经济周期机制来看,关键是要将金融体系的变化置于宏观经济的整体框架中加以理解,历史上所有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显示出了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经济的失衡必然引发金融失衡;从信息机制来看,关键是要理解市场机制本身也可能产生扭曲的信息,而这种市场内生的信息扭曲往往意味着市场的风险分布状态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失衡。
1.3.2金融危机传传染与扩散机制
银行危机的传染性是指单个银行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其他银行的价值(Aigbe,2001)。库马尔(Kumur,1994)提出了银行危机传染的两种类型:一是“特定行业”型传染,即发生危机的银行通过信息传播影响到行业中的所有银行;二是“特定企业”型传染,即发生危机的银行通过信息传播影响到其规模、地理位置等相似的其他银行。阿哈洛尼和斯韦(Aharony&Sway,1983)、弗兰纳里(Flannery,1998)通过检验危机事件时候的股票异常收益,认为同一地区的银行之间必然存在“特定企业”型的传染。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危机的扩散模式与普通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情况下,虽然普通企业的破产也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展,但每一轮的次级效应一般是递减的;而在一个典型的银行网络体系中,由于各个银行之间的信用链条错综复杂,任何一家银行的破产都有可能诱发其他银行的财务困难,并通过进一步的债权债务关系波及关联的企业和借款人。这意味着,银行破产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每一轮而次第增加,少数银行的破产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蔓延至整个银行体系。这样,单个银行的风险就极易演变成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1.流动性冲击与信息溢出机制
由于各个银行之间存在着密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某个银行的金融资产贬值以至于不能保持正常的流动性头寸时,单个或局部的金融风险就可能很快演变为全局性的金融动荡。这种银行危机从局部向全局演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在于,信息的外部性或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使得银行破产得以在银行之间进行传染。即使银行间的经济基础变量是相互独立的,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也会使得经营业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当存款者观察到银行经营业绩之间的强相关性时,信息传染就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挤兑,银行就必须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来出售长期资产或者以更高的利率进行拆借,这又将导致流动性问题向清偿问题转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