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政府在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指导下,纷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干预经济。我国也实施了刺激经济发展的4万亿元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由此各地方政府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大大超过了中央的预计。实际上,早在经济危机之前,一直以来,中国转型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分析诸多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绩效显著。既有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进行理性选择,从而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改善就业等的一面;也有在急于出政绩和局部乃至个人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GDP增长、限制有限资源与大规模劳动力有效结合的一面。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合理,不仅有利于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有效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反,若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合理,则势必导致有限投资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低效,造成投资活动盲目攀比和无序竞争,最终导致和阻碍区域内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地方政府投资作为地方政府驾驭市场的必备工具,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引导其他投资、扩大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各自投资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实行分权以来,为促进本地区乃至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满足本地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在辖区范围内进行的投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地方政府投资的效应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此,张宏《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通过运用相关基础理论和数理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构改善效应、民生福利效应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的研究对提高地方政府投资的效应能够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
全书共分七章,各章相对独立。在结构安排上,除第1章导论部分和第7章政策建议部分外,其余5章按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和经验研究部分。其中第2章为理论研究,第3章到第6章为经验研究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