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类生产力。
海报:
自乔布斯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之后,“移动改变生活”就在人类社会渐渐从理想照进现实。但是,“移动改变生活”就代表移动互联网的最高境界了吗?本书几位作者以突破性的视角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坚定不移地预测: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十年,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生产力,同时,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移动互联网还将重新定义人类生产力。
《移动生产力丛书:移动的力量》围绕移动生产力的四大要素、三大背景、三大特征、三大先进性和三大技术驱动,未来劳动者、管理者和政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机遇等关键问题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者将在一行行充满“科技+人文”情怀的文字中看到一幅幅“现实+想象”的生动画面,特别适合政府官员、传统行业管理层、决策层阅读及学习。
第一章 再平衡-从消费到生产
1.1 生产层级的变革正在发生
1.1.1 引子:Yammer 的野心
1.1.2 概念一:GE 在美国推动"工业互联网"
1.1.3 概念二: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
1.1.4 概念三:田溯宁在中国倡导的"产业互联网"
1.1.5 层出不穷的新概念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向生产层级的渗透
1.2 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由消费到生产的再平衡
1.2.1 历史上的几次技术变革浪潮--从生产到消费的平衡
1.2.2 移动互联网--始于消费,但终将回归生产
1.3 再平衡背后的逻辑--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需要
1.3.1 创新是劳动生产率进步的关键
1.3.2 前两次工业革命
1.3.3 信息和桌面互联网革命
1.4 再平衡的意义和影响
1.4.1 移动互联网在消费层级的兴起已部分重构了社会
1.4.2 移动互联网向生产层级的再平衡将彻底重构社会
第二章 革命性的生产力-移动生产力
2.1 移动生产力的定义
2.1.1 三大背景
2.1.2 三大特征
2.1.3 三大先进性
2.2 移动生产力四要素
2.2.1 任何状态中的人
2.2.2 形形色色的智能机器
2.2.3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
2.2.4 无处不在的网络
第三章 移动生产力的三大技术驱动
3.1 终端技术
3.1.1 处理器
3.1.2 传感器
3.1.3 无线充电
3.1.4 新材料
3.1.5 新能源
3.1.6 增材制造
3.2 软件技术
3.2.1 云计算和雾计算
3.2.2 大数据
3.2.3 生物特征识别
3.2.4 增强现实
3.2.5 人机交互
3.2.6 人工智能
3.2.7 量子计算
3.3 网络技术
3.3.1 第四代和第五代通信技术
3.3.2 工业无线技术
3.3.3 近场通信
3.3.4 低功耗蓝牙
3.3.5 ZigBee
3.3.6 量子通信
第四章 劳动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渐行渐远
4.1.1 移动互联网正在解放劳动者
4.1.2 劳动者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4.1.3 大数据分析将成为劳动者的基本技能
4.2 集中化大生产模式正在被打破
4.2.1 自由决定劳动时间和场所
4.2.2 自由决定生产工具
4.2.3 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被打破
第五章 企业组织管理正在遭遇重大变革
5.1 现行的考核机制将不再适用
5.2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必将重建
5.3 企业的信息和数据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5.4 企业的组织结构面临重建
第六章 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
6.1 终端及软件技术的进步使得单设备智能化成为现实
6.2 联网后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协同工作
6.3 大数据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智能化
第七章 大数据决定了政府和企业的智商
7.1 大数据概述
7.1.1 大数据的兴起
7.1.2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7.2 大数据,大时代
7.2.1 物联网带来了数据的爆发
7.2.2 云计算实现了大数据的技术基础
7.2.3 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大数据实时分析成为现实
7.3 大数据的价值
7.3.1 大数据助力行政管理
7.3.2 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
7.3.3 大数据变革传统经营方式
第八章 中国正在超越
8.1 移动互联网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8.1.1 经济结构不适应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
8.1.2 投资刺激经济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8.1.3 下一波经济增长将由技术进步带动
8.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有超越的底气
8.2.1 与世界同步的基础网络
8.2.2 高度普及的智能终端
8.2.3 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应用
8.3 可持续增长的巨大空间
8.3.1 国民经济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应用空间
8.3.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移动互联网 与传统产业结合
8.3.3 深化改革释放更大的应用空间
8.4 中国必将超越
结语
致谢
名词解释
《移动的力量》以全球化的视野勾勒出了移动生产力这一革命性生产力形态的发展体系结构,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分析客观,为读者提供了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知识和见解,我个人认为值得一读。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国务院物联网领导小组组长
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正在驱动并主导着人类世界的未来,如果允许我套用一句这本著作中的话来说,那就是,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类生产力。
我个人认为,这部著作值得被广泛认可,我甚至向李易先生建议,是否可以考虑面向德国读者推出德文版《移动的力量》,我个人也希望它能够成为畅销书以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移动的力量”。
——克里斯托夫·梅内尔 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士 德国哈索·普拉特纳研究院院长
《移动生产力》丛书第一本《移动的力量》一书,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移动生产力”这一创新概念,并通过丰富的案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描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变革,详细分析了这种变革带给政府与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所以,我认为,《移动的力量》一书无论对于产业实践者还是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参考价值。
——田溯宁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
纵观世界发展历程,谁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皆是如此。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大潮袭来之时,传统企业应该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移动生产力?《移动的力量》或许能够告诉你答案。这本书立意高远、观点鲜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翔实、视野广泛,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启蒙教
科书来读。
——奚国华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桌面互联网,近五十年来,桌面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终端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协同发展则共同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互联网还将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哪些改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想,大家一定会在《移动的力量》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20 世纪6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70 年代的小型计算机、80年代的个人电脑乃至90 年代的互联网,每一步里程碑式的发展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今,移动互联网担负起领衔人类文明进化的伟大角色,而这本《移动的力量》用翔实的例证与系统的论证向读者诠释人类必须直面的机遇与挑战。
——常小兵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什么是现代服务业?看完这本《移动的力量》,本人又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传统服务业+移动互联网=现代服务业。
——周禹鹏 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
纵观全球,移动互联网在消费层级已造就了无数创富神话,接下来,移动互联网势必将在生产层级创造更大的财富。这就是《移动生产力》丛书第一部《移动的力量》给我带来的新视角和大视野,希望中国的广大投资人也能开卷有益!
——潘鑫军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生活,但是,其更大的价值才刚刚显露出来。移动金融、移动健康、移动教育、移动办公、移动制造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移动的力量”正在发挥其突出作用。这本《移动的力量》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实践重塑了我们对移动互
联网的认知,一定会唤起全社会各行各业投身其中的巨大热情。
——陈金桥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尽管这只是《移动生产力》丛书的第一部,但是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移动的力量”。透过《移动的力量》,我也感受到了吕廷杰教授、李易秘书长、周军博士等丛书编委们的立意高远。正所谓“君子如兰”,做学问就得像兰花一样耐得住寂寞,宁静致远、不落俗囿。我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一波又一波的“移动的力量”。
——余承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
毋庸置疑,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消费经济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移动生产力》丛书的推出代表着我们中国人在互联网理论体系建设上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透过《移动的力量》,我本人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也会向我的同事们及合作伙伴们推荐,希望他们也能够从中受益。
——曾学忠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副总裁
最近,我和我的同事们?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广电行业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重新解放生产力?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算是有了一点点头绪。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们更加期待《移动生产力》丛书广电专著的出版。
——张惠建 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
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让我们易获天下知识、迅闻天下大事、乐淘天下良品、广交天下朋友;明天,我相信,移动互联网作为革命性的生产力一定能够变革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创造世界未来、共建美好生活。衷心祝贺《移动生产力》丛书第一部著作《移动的力量》的出版,满怀期待移动生产力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的强大动力。
——王根祥 联合国工发组织上海国际工业和信息技术促进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