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者的方式解读史料、研究问题
尊敬的各位同行:
我谨代表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研究中心历史所和所有参会的外国学者,对本次会议的诚挚邀请表示感谢12010年我们启动了“中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这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本次会议即是该项目的一个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同事们,在社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计划和实施该项目以及筹备本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项目的所有计划都已顺利执行。
对于我们来说,讨论有关冷战时期中国为一方与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另一方的关系的新史料、新观点至关重要。有价值的史学成就总是从现在的角度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当然,正如“现在”会逐渐变成“过去”一样,这些问题也会随之变化。新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然而,对于人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只能在相关的资料可得和可用的情况下,才能以一个学者的方式回答。幸运的是,我们今天已经能够接触到大量涉及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史料,也有许多该领域的专家能够对这些史料进行正确解读、评价。在解读和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连续性和间断性问题。对东欧国家来说,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1981年的波兰危机以及1989一1990年发生的一切,都标志着重大的变化;而在1949年后的中国,只有1978年邓小平的复出才标志着一个根本的转折点。如何来研究这些新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尝试过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国家完全不同的变革步伐呢?在很大程度上,苏中关系决定着苏联如何处理在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进程。这些史料也揭示出以前人们了解较少的中罗关系、中保关系、中匈关系、中阿关系等双边关系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特别是东欧国家内部关系纷繁复杂,各种类型的利益冲突,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和宗教等,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不会消失,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如何解决冲突,就成为摆在中国学者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学者面前的最重要问题。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问关系,加强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缺乏沟通是致命的。人们主张,相互理解的前提是有意识地尝试理解对方的看法和论点,不论对方到底是谁!
与会代表的发言紧扣主题,以新的史料阐发了冷战时期中国与苏联集团国家间关系的诸多新见解,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也加深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本次会议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苏中关系的变化对东欧国家命运的影响。在非常丰富的有关“转型”的文献中,在众多的学术和公众辩论中,我们会遇到两个基本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也值得从事我们项目的研究者深思。第一、在东欧国家中,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解体仅仅是苏联影响的结果吗?换句话说: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体制是被简单地强加给这些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得到了来自东欧国家内部的支持?1989—1990年,欧洲共产主义体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垮台,其中的外部因素如,苏联衰亡,国际关系变化,与各种类型的抵制、反对等内部因素,孰轻孰重?第二个问题与此紧密相关:谁是这场转型的背后推手?是那些试图通过将政治影响转变为经济实力来维持他们既有权力的共产党改革者吗?还是那些鼓动民众起来推翻共产党领导的反对者?
对这些争论而言,本次会议所征引的史料、提出的论点功莫大焉,但我认为,本次大会也提出了更深人、专题性更强的议题。也就是说,苏联的解体是标志着一个“过度伸展的”帝国主义强国的失败,还是表明一种共产主义模式的失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消亡是与美国对抗失败的结果吗?还是说苏联政治、社会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带来了这一不幸结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