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税制改革:1992-201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801271
  • 作      者:
    刘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税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佐,男,中国税务报社总编辑,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财税部门工作。自1988年起,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局办公室局长秘书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对中国税制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曾参与许多税收法规和其他重要税收文件、涉税文件(文稿)的起草和修改;主持多项部级税收科研课题;发表多篇税收研究报告、论文和译文;出版多部税收专著;多项税收研究成果得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财税部门领导肯定,获得部级一等奖,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新中国税制60年》《中国税制概览》(以中、英、日3种文字,4种版本在国内外出版累计29个版次)。
展开
内容介绍
  199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中国于1994年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和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经过这次税制改革和20年来的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同时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税制改革(1992-2013)》以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的有关文献和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权威性资料为依据,全面、系统、概要地回顾了1992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税制改革和发展的情况,并对中国税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展望,目的在于真实地反映上述时期中国税制改革和发展的艰苦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改革开放初期税制改革的酝酿
  1978-1982年期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抓紧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1990年)逐步推开。这些重要的会议及其所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于这一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准备、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和税制上为后来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中国的税制改革取得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全面重大突破。
  从思想上、理论上来说,这一时期中国财税部门全面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税制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纠正了一系列轻视税收工作、扭曲税收作用的错误思想,正确地提出了从中国国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扩大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从组织上来说,各级税务机构迅速恢复和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很快得到了大力充实。
  从税制上来说,财税部门从1978年底就开始研究税制改革问题,陆续提出了包括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内容的初步设想和实施步骤,并确定为了配合贯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第一步先行解决对外征税的问题。
  在建立涉外税制的同时,财税部门就改革税制和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税制改革的设想,并先后得到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
  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的财税部门从1978年下半年起开始研究税制改革的问题。财政部部长张劲夫多次指出:税收制度必须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适应经济基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当促进派。
  1978年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向中共财政部党组报送《关于改革工商税制若干问题汇报提纲》。提纲中指出:现行工商税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国营企业实行单一税制,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二是现行工商税的税目、税率设计得过粗,征税范围不易划分,税收负担与企业盈利水平不相适应,不利于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分配关系;三是现行税制与国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济效果挂不上钩,不利于运用税收促进企业经济核算,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四是由于涉外税制不够健全,税种太少,不能适应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因此,建议国营企业的收入改为基本上用税收的形式缴纳,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适当修改工商税,并开征和恢复一些税种。
  为了完成税制改革的任务,中共财政部党组决定建立税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税务总局为主,部内其他有关司局参加,组成税制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为了交流税收工作的情况,统一对税制改革问题的认识,1978年12月中下旬,财政部召开了部分省、市财政、税务局长会议。会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税收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抓好理论建设、税制建设和组织建设。会议着重讨论了税制建设的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忻元锡在上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是一场深刻、广泛的革命。我们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经济管理体制要相应变革,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也应当相应改变。为了把税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为这个战略服务,必须把税收工作的作用讲清楚,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行动。
  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刘志城在上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税制改革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要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29年来税制改革的经验,研究税制如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何充分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税制改革的方向、方针和原则。要把工业改组和对外经济往来的情况以及现行税制中存在的问题摸清楚,提出税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以便在1979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讨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发展概况(1949-1978年)
一、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
二、1958年税制改革
三、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的税制调整和改革探索
四、1973年税制改革

第二章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一、改革开放初期税制改革的酝酿
二、涉外税制的建立和国内税制改革的研究与试点
三、税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提出
四、国营企业“利改税”和税制改革的出台
五、完善税制的重要措施

第三章 1994年税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
一、深化税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税制改革的正式提出
三、税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四、税制改革成效的评价
五、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四章 新税制的完善和税收政策的调整(1994-2000年)
一、完善税制的重要措施
二、税收政策的重要调整
三、税费改革起步
四、“九五”时期(1996-2000年)提出的税制改革目标

第五章 21世纪前20年中国税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2001-2020年)
一、21世纪初税制改革的目标
二、近年来税制改革的进展
三、关于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初步探讨

第六章 21世纪以来税收政策和制度的重要调整(2001-2013年)
一、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业
二、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通信和物流
三、企业发展、改革和技术进步
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五、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
六、就业、社会保障、民生、民政、民族和宗教
七、金融、保险、证券和房地产
八、区域发展

第七章 中国现行税制概况
一、税种设置和税收立法
二、货物和劳务税
三、所得税
四、财产税
五、其他税收
六、财政、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附录
一、中国税收大事年表(1992-2013年)
二、中国税制体系图
三、中国经济、财政和税收主要指标统计表(1992-2013年)
四、中国分税种收入统计表
五、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图
六、中国国家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图
七、中国国家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历任领导名录(1988-2013年)
八、中国税务系统人员统计表(1992-2012年)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