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贸易述论》:
官方贸易指伴随着官方交往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官方贸易在古代又称为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字面上就包括了朝贡与贸易,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属国间政治与经济交融的一种贸易形式。在当时的属国眼中,中国是“天朝上国”,与中国的交往被称为“事大”(此“事”非同小可,不仅是名词,也是动词,动名兼有,主客观判断兼有,在一般的含义外,包括了“外事无小事”中“事”的含义,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朝贡贸易中,主要是由各属国派遣使臣,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规定的规模,甚至携带着规定的贡品来中国,给中国的皇帝献上贡品和臣服之心。中国皇帝则向来朝使臣和其国王、王妃等回赐礼物。使团来朝时,随团而来的商人远远多于使者及其随从,船队所载“附载物”远远多于贡品。“附载物”由官方收买,或通过牙行等机构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然后,使臣和随团商人在中国采购其所需求的中国商品,连同中国皇帝的赐物,载回本国。由于一些商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差价很大,而且中国皇帝大都本着“厚往薄来”的精神对待来朝使团,对于来朝贡的国家,朝贡贸易中的利润极丰,因而常常争相来朝。当然,完整的朝贡贸易还包括政府派出使节前往各国,去时当然也带去赐物,带回贡物,有时还兼为皇室采买外国商品的任务。官方贸易作为官方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官方交往关系的确立而出现,并随官方交往的终止而结束。见诸文字记载的古代中日官方贸易始于中国的两汉时期,兴盛于隋唐,终止于明清时期,其间虽有间断,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两国人民的共同促进下,官方贸易持续了近两千年。古代中日间的官方贸易相对于民间贸易而言,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官方贸易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制约着民间贸易往来,官方贸易在古代中日经贸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
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作为中日贸易关系的两条主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勾勒出古代中日友好贸易关系的全貌。研究古代中日两国的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对于认识两国政府的政治关系、经贸政策,剖析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次动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