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绩效预算与政府生产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9222
  • 作      者:
    许正中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正中,1967年生,河南孟州人。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管理专家,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等。先后主持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性课题及中央委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公益性项目等2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提出了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财政工程、多螺旋激励、专业化制衡等重大理论观点。先后参加《预算法》、《义务教育法》等多部法律及重要文件的起草与修改工作,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出政策建议并获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政府生产力是衡量政府有效运行的基础,而绩效预算是政府生产力的枢机。中国要紧跟世界发展趋势,打造有限的透明政府,亟需把握政府生产力理论,构建系统的动态提升政府生产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框架,同时探寻绩效预算基本支出决策的方法和执行效果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可以说,政府生产力的提高将有效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活化多元社会组织,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促进社会文明升级,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对此,如何以绩效预算为抓手全面提升中国政府生产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我将这些研究凝练成《绩效预算与政府生产力》一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绩效预算与政府生产力》:
  体制国家,实行典型的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系列国家都根据这一原型在本国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而实践的结果表明,只有在革命初期和战后恢复时期,当经济结构比较简单、人民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和国家利益绝对首要的条件下,这种集中计划体制才能为公众所接受。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它有利于动员资源,集中地用于国家指定的用途。同时,当社会经济有比较大的粗放式发展余地时,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也能够使经济发展保持比较好的势头。苏联在“二战”之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高速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当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特别是进人集约增长阶段以后,这种集中计划体制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其突出表现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价值规律和价格信息失灵、激励机制严重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不如理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陆续着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及其根源缺乏透彻的认识,对改革的目标模式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由于改革的实际措施和操作上有重大失误,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经济发展停滞落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半个世纪的长期计划资源配置和高度集权专政使这些国家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隐患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而在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使得计划经济的严重弊端较早暴露了出来,社会经济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另一方面政治上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这就使中国有必要也有可能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重新选择资源配置方式。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审时度势,果断地进行了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最终使中国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保持和提升了经济的生命力与活力。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后,资源配置方式也必然要随之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整,运用市场来配置资源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措施聚焦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开发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土地、技术、人力资本和产权等多种市场的共同发展,以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
  (三)当代中国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在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中国开始对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变革,寻找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配置方式。
  1.变革传统的计划资源配置方式的必要性。在对历史的分析和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计划配置资源方式的根本缺陷。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要点是由集中编制的预定计划统筹宏观和微观的资源配置决策。而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完全信息假定,即计划机构对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拥有全部信息;二是单一利益主体假定,即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价值判断。但是,上述两个前提条件都是不可能具备的,甚至是连基本具备都达不到。因此,采取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必然会遇到两大障碍。
  一是信息障碍。在现代经济中,要保证资源配置决策正确,必须解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由于生产结构不断复杂,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信息爆炸”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说,要依靠国家的力量将全社会的信息量收集、整理和汇总是不可能。而且即使做到了,决策机构要在极短的信息有效期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通过执行机关去反馈信息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是利益障碍。激励机制是资源配置决策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保证。在集中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经济决策是由决策机构做出的,而做出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即使其决策是准确无误的,也无法完全代表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包括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有他们自身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很容易导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的累加和扩大又会直接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提升政府生产力
第一节 梳理理论发展脉络  系统透视框架流程
第二节 明确公共预算属性  建政府生产力枢机
第三节 强化绩效预算功能铸政府生产力内核
第四节 以绩效预算为抓手低成本高收益运行
第五节 扣政府生产力内核顶层设计跨越发展

第二章 搭建绩效预算框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节 顺应云物大智时代创新资源配置形态
第二节 明确预算改革角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节 搭建绩效预算框架构建正向资源配置

第三章 构建绩效预算体系设置行政成本“总阀门
第一节 政府行政成本居高制约节约政府建设
第二节 完善绩效预算制度  形成成本长效治理
第三节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保障预算顺畅运行
第四节 导入绩效预算工具双向制衡公共权力

第四章 推动绩效预算改革优化公共制度供给
第一节 制度升级增长理论政府支撑制度安排
第二节 解析政府公共制度  预算成就治理之核
第三节 透视预算制度变迁绩效倒逼政府改革
第四节 推动预算绩效改革  提高制度供给效率

第五章 导入绩效预算体制加强社会普遍服务
第一节 社会阶层固化僵滞改革过程严重受阻
第二节 消除阶层利益冲突重塑政府改革角色
第三节 导入绩效预算机制  优化社会普遍服务
第四节 公共治理协同发展  活化多元社会组织

第六章 推进绩效预算进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第一节 社会进步持续不断社会失序现象犹存
第二节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突破社会治理瓶颈
第三节 强化公私合作机制  完善社会治理架构
第四节 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壮社会主体公信力
第五节 发挥绩效预算职能促进社会正向演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