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08833
  • 作      者:
    潘洪新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稽查与应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税务稽查中检查人员会困惑,多种迹象表明被查单位可能存在较大的涉税问题,我为什么没有发现?
  在接受税务稽查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相关纳税及扣缴义务的情况下,仍会被稽查部门查出问题,这时,他们心中的疑惑是——我们已经做了许多,为什么还不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博弈的双方都要增加相互的了解。掌握了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掌握了查找税务问题的技巧,税务稽查人员才有可能在稽查中将涉税问题“一网打尽”。了解了税务稽查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了解了税务稽查的基本手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风险防控才不再是无的放矢。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将告诉你:税务稽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涉税问题怎样被查出来;电子稽查是咋回事;税务风险应如何防范……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了税务稽查人员发现和认定涉税问题的过程,同时,以一个税务稽查人员的视角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税务稽查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更好的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潘洪新,山东省济南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从事税务稽查工作,曾获省级“行管能手”称号。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稽查先进个人,多次公务员年度考核为级别,多次参加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组织的稽查业务骨干培训。
  作为一名一线税务稽查工作者,曾参与多起重大、复杂涉税案件的查处,积累了一定的税务稽查经验和较为丰富的稽查资料(案例、数据、信息)。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税务稽查理论和方法,积极撰写研究文章,长期为《中国税务报》、《财会信报》等财税类报刊、杂志及系统内报刊撰稿。

展开
内容介绍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由从业多年的税务稽查工作者执笔撰写,取材于真实的税务稽查案件,基于其深厚的工作积淀,将丰富的税务知识贯穿始终。书中的案例真实深刻,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轻松填补知识空缺,学会规避法律风险。
  《税务稽查那些事儿》分为六章。第一章 介绍了税务机关稽查部门的架构和工作流程;第二、三章 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了税务稽查人员发现和认定涉税问题的过程,并对一些常见的复杂问题的税务处理进行了讨论;第四章 介绍了电子稽查的操作流程;第五、六章 以一个税务稽查人员的视角对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和一些宏观税收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聊天也能“聊出”涉税问题?
  聊天也能聊出涉税问题吗?是的,能!记得不知是谁在总结审讯经验时曾说过,不怕被讯问对象说话甚至说谎话,因为说的越多,不知不觉中暴露的问题越多,而如果被讯问对象一言不发,那么就会很麻烦,因为你很难从他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税务检查人员在实施稽查时,固然要通过审核账簿资料查找涉税问题,但同时需要做的就是就有关问题询问被查单位当事人,以发现有用线索,这种询问不一定是正式的(除非是取证),正式的询问有时对方会有戒备心理,从而屏蔽掉对检查人员有用的信息,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有经验的检查人员更多的是在不经意的聊天中发现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
  案例一:和一个青春美少女的对话
  A小姐刚大学毕业,入职一家不大的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学的是财会专业,在公司负责出纳工作,同时负责报税。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来自农村的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总是尽心竭力地想把工作干好。这家企业被列为某年度稽查对象,于是我通过电话和A小姐约好,去她所在的公司送达文书并调取相关账簿资料。到达被查单位后,边办手续边和A小姐聊了起来。当然,还是老套路,首先夸她年轻、聪明、美丽,衣着时尚。几句话下来,小姑娘乐个不停。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放松她的警惕。夸完了,就随便聊起企业的经营情况。聊着聊着,我突然发问:你们公司房产税、土地税缴的对不对?她犹豫了下,想了想,回答说,我们公司没有房产、土地,所以没缴。我接下来问:那你们现在的经营用房是怎么来的呢?她想也没想就说:是租来的!为了进一步说明他们没涉税问题,又补充道:租赁合同印花税我们都交了……是不是问到这就结束对话呢?没有,关键性的提问还没开始。我接下来问:你们租谁的房子?听到我的提问,她犹豫了一下,说,租别人的。她犹豫的表情似乎在告诉我,这里面好像有什么问题。我继续追问,你们到底租谁的房子?看得出来,她有些紧张,不再淡定,但问题摆在面前,年轻的她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回答,于是在犹犹豫豫中说道,是租的股东的。重大线索!我继续追问,是哪个股东的?她脸憋得通红,鼓足了勇气回答说:是老板的。至此,重大涉税问题线索出现了。经过接下来的深入调查、确认,被查单位租用老板个人名下的房产作为办公用房,租金支出未取得合法凭据,老板个人房屋租赁所得未申报缴纳个税,其名下房产亦未缴纳房产税。案子处理结束后,听说A小姐离开了那家公司,不知去了何方,我想要说的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工作,无意伤害任何人,但愿她的离职和我的检查没有关系,也希望这次检查能增加她人生的阅历。
  在很多情况下,实施税务检查时,年轻的财务人员是查找涉税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他们年轻,虽然有工作热情,但缺少阅历、缺少对“敌”斗争的经验,没有防范心理——经验老道的检查人员随便一句话就可能暗藏杀机,但他们可能意识不到危机的到来——对检查人员来说,柿子就是要拣软的“捏”。查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先询问年轻的财务人员,先看他们怎么说,然后再用同样的问题去问财务部长直到“总会”,从他们的回答,你就可能看出破绽。询问的顺序不要颠倒,如果反过来问,经验老道的总会、财务部长们就会在你还没问年轻下属之前把他们叫过来,面授机宜、统一回答问题的口径,使检查人员过早的“打草惊蛇”。上述经验和心得并没有贬低年轻人的意思,总归在税务检查与被检查之间,生姜还是老的辣!
  从年轻的财务人员身上寻找突破口,好处是比较容易,不足是,他们未进入核心管理层,因而复杂而重大的涉税问题内情他们并不掌握。
  案例二:打给资深美女的电话
  B女士三十出头,某能源集团财务部长,我从未和她见过面,但从电话里她干脆利落的话语、得体的表达、柔中带刚的声音判断,她是个职场成功人士,踌躇满志、自信满满,她所受过的教育,以及她的工作资历使她认为,她可以面对并战胜一切困难。在一次组织自查中,该公司办税员C小姐上报自查结果为无问题,根据这家公司的规模以及我本人以往的稽查经验,我判断,这家公司自查无问题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于是我电话连线该公司财务部长B女士。电话接通后,我比较低调地自报家门,听得出来,对方并没有一般企业财务人员接听税务稽查人员电话时应有的热情(哪怕是装出来的),我把她们自查无问题的情况叙述给她,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她们查无问题的疑问。她听了,有一丝不快,语速比较快地说道: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一直规范纳税,多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这次自查,我们比较重视,认真进行了组织,确实没发现问题。她说完这些,我仍然委婉但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接下来,她不耐烦地说,我们确实没问题,因为我们都是正常的业务,只有去年发生一个比较特殊的业务,转让了一处房产,而且转让过程中发生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都交了,还专门请主管税务局介入了相关税费的计算,不会有错的,你没必要再核实!真的没必要吗?我不会轻易放弃,特别是面对这样资深的业内人士。猛的,我打断她的话,抛出了一个重磅问题:被转让房产的房产税交了吗?接下来是戏剧性的一幕,对方没有了快人快语,而是报之以沉默。将近一分钟过去,她终于开口,语气却缓和了一些,她说,这样吧,潘老师,我回去落实下,有什么问题我再和你联系。听了她的这句话,我就明白,问题可能已经基本搞定。果然,第二天,B女士的手下C小姐重新报了一份《自查报告表》上面赫然写着自查补税400多万元!意外的惊喜!没想到是这么大的数,这是我从事稽查工作以来,组织企业自查,单笔入库数额最大的一次。原来,这家单位转让的房产是该公司几年前从别的企业购买而来,购买后即装修入驻,由于手续不齐全,所以一直未验收,更没办房产证,也就多年没申报缴纳房产税。没想到,这次自查,一个电话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好在他们在我的提醒下,及时利用自查的机会进行了纠正。上述自查税款补缴后,B女士专门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感谢我帮助他们化解了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我始终没和这位女士见过面,后来听说她升职了,我想这件事情在她身上再正常不过了,有能力、有魅力,能及时调整自己,能不升职吗?
  对强者,如果强不过他(她),示弱要比示强好。稽查人员所面对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一,能力、经验不同,B女士这类是财务工作者中的精英,是“财霸”,学历高,经验多、业务水平高,社会关系多,拿年薪,挣钱多,而相应的,税务稽查人员学历水平低,“双师”比例低,收入低、行政职务低。唯一的强项就是相对经验丰富些,因此,即使面对个别业务水平很高的“税霸”,“财霸”们也很有优越感。面对“财霸”,税务稽查人员应当谦虚和低调,甚至主动示弱,它的好处是,放松对方的警惕性,让他们不在你面前谨言慎行,从而无意间把有关信息透露出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检查人员不要轻易就和“财霸”们交锋,在正式交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对有关税收政策要做到举一反三,对相关信息和查证的事实要做到信手拈来,否则,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猝交锋,对方一旦抓住你的弱项或错误,会批得你体无完肤,会让你哭!会让你都不好意思再查下去!这时,在他(她)面前,你不可能是“税霸”,而只能是“税渣”!
  从“财霸”身上打开缺口的好处是,作为核心管理层的他们其实是怀揣丰富涉税信息的大“肥猪”,一旦拿下,收获颇丰。而不足是,“财霸”们同时还是“铁甲战士”兼“狐狸精”,不仅刀枪不入而且“狡猾”得要命,没有超人的智慧,很难拿下。
  当然,上述两个案例的总结还是有个共同前提的,即检查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要做到口齿清楚,尽量说普通话,因为你面对的财务人员可能来自“五湖四海”,用方言,搞不好就会“对牛弹琴”,沟通除了经验还是需要有基本功的。
  第六节“燃油费”、“办公用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某检查组接到了对某大型垄断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检查任务。接到任务后,检查人员首先进行了案头分析。根据已往积累的检查经验,检查人员认为,该垄断企业员工长期以来高收入、高福利,应将检查重点放在被查单位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的履行上。
  从地税信息平台上,检查人员提取了被查单位两个被查年度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及入库情况,依法调取了被查单位的电子账目、个人所得税扣缴计算表及相关资料、凭证,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核对。一是经计算,两个年度个人所得税税负均在17%左右(“归属期为当年的个人所得税款实际入库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补贴当年借方累计发生数”×100%),反映被查单位两个年度扣缴个税较均衡,且平均税负较高,这与该单位员工收入较高及两个被查年度员工收入基本无变化是相符的,未发现疑点。二是逐月抽查了部分员工个税扣缴情况、核对了每月扣缴个税数与实际入库数,未发现问题。以上情况说明,被查单位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并正常发放给员工的工资、奖金、补贴等,个人所得税的扣缴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两天的检查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被查单位财务人员的表情由紧张到放松,就在他们认为个人所得税的检查即将告一段落时,检查人员已经锁定了下一步个人所得税检查的重点:直接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而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实物福利——作为一家长期因为高收入、高福利为社会各界普遍诟病的企业,个人所得税的扣缴可能没问题吗?直觉和经验不会让检查人员仅因工资表中个税扣缴没问题而就此罢休。
  检查人员着手对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明细账进行检查。在对管理费用明细账进行检查时,有两个二级科目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一是“燃油费”,二是“办公用品”。燃油费两个年度借方累计发生数均为近百万元,检查人员突然想起被查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中记载的机动车辆并不多。于是翻开固定资产明细账查看,果然,被查单位仅七辆公务用车,且均为轿车,管理费用列支的保险费及报销的七份交强险单据也映证了这一点,根据公务车的数量和已入账的燃油费支出,检查人员计算了一下,近百万元燃油费,平均到每台车上,意味着每年耗油近十万元左右,折算成行驶里程,最保守的估算,一台车每天要跑二百多公里,这是公务车不是出租车,每天如此多的行驶里程显然有问题!检查人员进一步检查入账燃油费票据,发现报销的加油票据面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200元、100元整数的机打发票,另一种是非整数、很随机的,如286.61元——除非是限额报销的需要,谁会加油加整数呢?面对这些疑问,被查单位财务人员无法自圆其说,最后道出了“燃油费”背后的秘密:为少缴个人所得税,该单位采取限额报销燃油费的形式向员工支付交通补贴,每月一次,由员工提供规定限额的加油票据,整数的燃油费票据就是员工报销的发票,以这种形式发放的交通补贴未合并员工当月工资薪金计算并代扣个人所得税。
  “燃油费”问题确定后,检查人员将目标转向“办公用品”,逐月检查了这一科目列支每笔费用的原始凭证。检查后,发现三大节日(春节、中秋、国庆)所在月份列支的名为“办公用品”的票据明显多,且数额大、金额为整数、未附所购物品明细。当检查人员向财务人员询问这些办公用品的采购及领用明细时,财务人员推说在后勤管理科人员那里,并在第二天提供了明细。但检查人员怀疑,财务人员所提供清单不真实,于是向开具以上票据的某大型商场发出了调查函,回复的情况证实了检查人员的判断:那些票据为被查单位从该大型商场购买购物卡的支出。在事实面前,财务人员道出了“办公用品”背后的秘密:原来,每逢重大节日,被查单位都要向员工发放福利,原先发放实物,后来改为购物卡,为少缴个税,购卡时,让某大型商场开出“办公用品”发票入账,以购物卡形式发放给员工的福利未合并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对上述发现的涉税问题,检查人员依法取证并进行了处理。
  对收入较高、福利较好的企业来说,以报销个人消费票据、发放购物卡等形式向员工支付所得,是常见的规避个税手段,由于这种支付不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而是分散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所以较为隐蔽,检查和取证都比较困难。但这类问题的检查也不是无规律可循。首先,企业各项支出之间或与企业的经营收入、资产等一般有一定的勾稽关系或配比关系,如水、电的耗费,燃油的耗费,办公用品中低值易耗品(如打印纸)的耗费,差旅费的支出等,如果在这部分费用中列支有非正常的支出,如支付给个人的燃油费等,就会打破正常的勾稽或配比关系,出现“平均每辆公务车一天行驶二百多公里”这样有违常理的问题。其次,支付这类所得时,非正常报销的单据会在形式上与正常报销的单据有所区别,如发票金额一般为整数(按人头算,有限额),购卡的票据数额较大且为整数,一般填写成类似“办公用品”这样的名称以模糊业务性质,不附入库单据,或虽附入库单据但编造痕迹明显等。检查人员应当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准确把握这些规律,如此,类似于“燃油费”、“办公用品”背后的秘密便容易破解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税务机关稽查部门的职责            
第一节税务机关稽查部门有着怎样的架构和职能?
第二节稽查选案——为什么又是我?
第三节税务检查:“穷寇”也要追?
第四节审理:把不合格的案卷打回去!
第五节案件的复审和复查:重审一次!再查一次!
第六节执行:欠国家的,早晚要还回来……
第七节纳税评估:难道这不是税务稽查?
第八节审计式稽查:换个马甲还是稽查吗?/
第九节调研式稽查:我的“柔情”你要懂……
第十节纳税评估案例:在多方求证中还原疑点背后的事实——××开发有限公司评估案例
第十一节审计型检查案例: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稽查报告
第十二节调研式稽查案例:加强街道办事处税收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章“潜伏”的税务问题是如何被查出来的           
第一节组织企业自查:怎能不给你一次机会?
第二节案头分析:磨刀怎能误了砍柴功?
第三节聊天也能“聊出”涉税问题?
第四节《自查报告表》,涉税问题的“自白书”?
第五节用指标分析的方法查找工资、薪金类个人所得税扣缴问题
第六节“燃油费”、“办公用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第七节全年一次性奖金怎能当成一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
第八节从企业重大经营事件中查找伴生的涉税问题 
第九节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计算正确吗? 
第十节不正常的会计分录:查找涉税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第十一节红字冲销,想掩盖什么问题?
第十二节对外付汇未正确履行相关税费扣缴义务的检查
第十三节高新技术企业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项目和限制扣除、限额扣除、加计扣除项目都能正确地进行税务处理吗?
第十四节“土豪”的个人所得税检查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第十五节账外线索岂能放过?
第十六节查税怎能不查票?
第十七节往来账户:涉税问题的“藏身之所”
第十八节没有信息和税收政策支撑的稽查该如何进行?——一个未达到预期目的反避税调查案例
第十九节完整案例——某酒店涉外业务少缴税款案
第二十节完整案例——某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少缴营业税及借款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利息支出未资本化少缴企业所得税款案
第三章 部分常见涉税问题的处理辨析           
第一节预收账款发生的税费何时扣除?
第二节企业将货物、劳务用于交际应酬,其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应如何处理?
第三节今年发去年工资薪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应如何处理? 
第四节境内单位接受境外建筑劳务是否应代扣营业税?
第五节取得“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返还”,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该如何处理?
第六节当稽查遭遇“核定征收”……
第七节企业公关支出应履行的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要多思量
第八节股改中量化资产个人所得税该怎样处理?
第九节税务机关向扣缴义务人追缴其无法扣缴的税款,这种做法对吗?
第十节退休员工统筹外支出怎样正确进行税务处理?          
第十一节留存收益转资本公积,是否要扣缴自然人股东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节已做出分配决定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但未实际支付的股息、红利应如何扣缴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节特殊情况下,土地价值应如何计入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
第十四节稽查中发现少缴税款,是否应处以少缴税款规定倍数范围的罚款?
第十五节预提应付借款利息,未实际支付能否税前扣除?
第四章 稽查也玩“信息化”
第一节电子稽查是何方神圣?
第二节如何采集被查单位的财务、业务数据?
第三节查账软件的初始化和数据准备怎样进行?
第四节分析评估工具能为稽查实施指明方向吗? 
第六节计算税款、结案处理,收获稽查之“果”!
第七节查账软件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第八节电子稽查案例:某公司设置多套账隐匿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案
第五章 是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第一节税务风险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第二节为什么我做了很多,却仍被查出问题?
第三节在税务风险防范中,人员素质至关重要
第四节税务风险防范应抓住怎样的关键点?
第五节接到《稽查预告通知书》,纳税人应如何应对?
第六节如何配合税务机关进行检查?
第七节在税务机关怎能没朋友?
第八节也要防止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误导”而带来的税务危机!
第六章 税务稽查员谈税收           
第一节如何加强高收入者税收征管?
第二节印花税是否需要改革,应如何改? 
第三节网络发票能否促进发票管理工作?
第四节环境税真的要来了吗? 
第五节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应如何推行?
第六节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税体系? 
第七节关于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