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我国虽然劳动力数量众多,但素质相对低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低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5419.1万人,其中87%分布在乡村和镇。另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到2010年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15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壮年文盲率为7%,而全国平均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只有4.88%。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意味着从平均来看,贫困地区人口没有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00年就达10.2年,两者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劳动力的素质问题直接制约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水平,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正在拉大,进一步扩大了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2010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占绝对比重(72.4%)的仍然是具有初中和小学学历或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员,其中23.7%的人仅接受过小学教育,接受过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占10.2%,虽然高等教育学历比重比前几年有所上升(第五次人口普查为4.7%),但就业人口总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很低。劳动力的质量不能满足新的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义务教育不均衡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
在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对基础教育投资比例过低,教育投资过于偏向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对教育的投资模式是注重量的扩张,忽视质的提高,这进一步造成了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失调,并有可能带来就业、养老、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资金配置失衡必然导致部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或无效配置,“效率”和“公平”的原则也就无法实现,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长期进步和发展。
财政分权与作为典型基本公共品的义务教育的供给,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间的关系不可谓不重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