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保审计案例》:
该单位的一些情况也引起了审计组的关注:一是从非税收入的操作流程来看,收费没有执行“票款分离”政策,在被审计单位设置了过渡户。程序是这样的:油田将征地补偿费以及其他与征地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汇到被审计单位账户,然后由其上缴财政,财政再将征地补偿费拨给被审计单位,由其支付给被征地村。二是该单位已经至少六七年没有接受过审计,包括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及上级部门审计,对审计工作了解不多,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凭着职业敏感,审计人员认为:油田占用农民土地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属于成本,成本核算不可能无依据;从账面资料看,涉及农民的补偿资金比较多,而且疑点很大,如果这样就此了事,存在审计风险。审计组决定进一步寻找蛛丝马迹,主动出击,伺机突破。
就在审计组草拟被审计单位拒绝提供与油田结算有关资料的审计证明材料时,被审计单位送来几张与村里结算并由村里签名的自制表格,翻阅后发现有粘贴的痕迹,疑似从某个地方撕拆而来。审计组要求说明这些资料的出处,财务科长支支吾吾、巧言搪塞,越发引起审计人员的怀疑。
审计组决定突击盘点库存现金。当要求出纳打开保险柜时,对方言称保险柜已经被盗多次,早已弃用,现金就放在出纳手提包里。审计人员只好监督出纳认真清点公文包内的现金、存折等,并请对方打开办公桌的抽屉,盘点有关资料。审计人员正在埋头一一盘查,不料出纳突然抱起一个公文盒夺门而出。等审计人员追出门时,已经不见出纳的踪影。
始料未及,审计人员只好找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向其动之以情、晓以利害,并设法打消他的顾虑。等局长找回出纳,现金盘点却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资料是否短缺,审计人员无法确定。
经了解,该出纳并非学财务出身的,干财务工作时间也不长,对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此,审计人员向他反复讲解审计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资料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在审计人员的一再说服劝诫下,出纳返身拿回刚才带走隐匿起来的几本资料,并做出无保留的承诺。财务科长见无法再隐瞒下去,从沙发底下抽出了4个档案盒,里面是从2006年以来发生的账外业务的凭证。
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半。审计组终于在凭证中间发现了一部分油田占用土地费用结算单,单据上注明计算标准、数量、金额等,也正是审计组一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结算单上盖有石油管理局油地工作处费用结算专用章、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公章等四个公章。经过一番仔细甄别分析,审计没有发现油田占用农用地的程序不规范、相关费用结算不及时和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审计人员长嘘了一口气。
疑问有了答案,审计过程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在继续翻阅凭证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又发现很多以不同名字存款的利息收入凭证。利息收入从何而来?在再三追问下,财务人员又到另一房间拿来一盒2003年到2005年的凭证。资料显示,被审计单位将油田按照征地结算单注明的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助费)、征地管理费、测绘费以及临时用地费等应支付的款项,汇来的资金存入单位账户后,除将部分资金通过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上缴财政,其余资金以转账支票形式,通过其他银行存入以个人名义开立的定期存单户。经过测算,涉及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基本据实全部上缴财政,但却从其他征地管理费中扣出一部分存入定期存单,从而形成了“小金库”:自2003年至审计日,累计收入1268万多元,除去油田的征地费外,还有其他区县交来的应上缴财政的耕地开垦费、土地评估机构的返还款、油田工农协调费、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处置款等。累计支出1170万多元,主要是办公经费、职工福利费、学习考察费等不能在大账开支的费用,结余98万多元。
审计结束后,除将“小金库”余额全部收缴财政外,有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