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过程控制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与指标设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4062
  • 作      者:
    冯均科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全球审计行业的发展来看,绩效审计目前仍然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我国,绩效审计才刚刚开始,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有不小的距离。如果我国审计机关借鉴国外的存在显著“国家化”的绩效审计的工作经验,往往无法克服“中国特色”的国情障碍。这意味着,绩效审计的研究将具有突出的国家特征。而且,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由于它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的内容,使得绩效审计的研究变得复杂起来。《基于过程控制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与指标设计研究》的研究,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进行的。
展开
精彩书摘
  a.建设项目审计关口的前移是一个发展方向
  在传统意义上考虑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能的结果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因为在这种审计形式下,审计判断比较容易做出,审计风险比较小,而且也容易形成审计的业绩(在以违纪资金作为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对建设项目决算进行审计无疑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事情),很自然,事后审计受到青睐也就不无道理。但是,以决算审计为内容的审计,基本上还是财务审计的范畴,如果能够进行“经济性审计”的延伸,解决一些为什么没有“少花钱”的问题,也是一种初级的绩效审计。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可能会好一些,能够对是否“少花钱”依据预算为标准做出更严格的评价和认定,但是,如果预算的制定权掌握在被审计人手中时,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可能遭遇被审计人为解脱责任而貌似合理的解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审计的认定存在许多困难,从而导致审计效果大减。另外,在现实中,更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当审计认定建设项目存在“绩效不好”的情况时,如,存在贪污、浪费或者失职造成的损失,但是款项已经付出了,损失已经形成了,审计的结论也被有关方面认同了,但是作为结论,它对项目本身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责任的追究不能挽回损失,事后的评价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由此看来,在事后进行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具有很大的缺陷。
  在事后审计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事中和事前审计应当适时介入。可以考虑的思路是:
  第一,应当加大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控制。无论是由政府领导提议的建设项目、有关管理部门规划的建设项目,还是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都存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程序问题。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它决定了项目的立项能否通过审批。可是,在现实中,对这个环节的监督却是软弱的。如果通过立法等等手段,使国家审计能够介入对建设项目立项过程的监控,那么,国家审计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作用将会显著放大。
  第二,应当强化对招标过程的监控。实践证明,建设项目的分包以及招标是容易发生舞弊的环节,建设项目中的舞弊引发的直接或者间接结果是,工程质量下降,项目效果无法保证,甚至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其他损失。而目前的招标过程,大多数表面上看程序规范、处理合法,但是,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很难看到。在存在管理漏洞的情况下,可能将工程出包给不应当获得该工程的人。大量的劣质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后,频频发生重大事故,这些案例表明了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此,国家审计也应当进行监督。
  第三,应当加强对工程款项结算的监督。建设项目工程款项的结算,应当根据合同和工程的实际进度等等分批次办理,项目的变更应当具有充分的理由,并且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对相关款项的支付也应当严格控制。国家审计应当对工程款项结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事中监控,以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安全性。
  对建设项目绩效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关键是审计的监督应当介入建设项目进行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项目完成之后实施一次性的决算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是一种探索,还需要积累经验,但是,它整体上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大型建设项目实行派驻审计,将定期的、事后的监督变为过程控制、日常监督,强化审计的预防作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绩效审计实务的发展状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观点与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环境分析
2.1 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授权体系分析
2.2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制度环境分析
2.3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法律环境分析
2.4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文化环境分析

第3章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问题与挑战
3.1 公共投资项目分阶段实时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的难题
3.2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困惑与出路

第4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4.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思想基础
4.2 社会契约理论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制度基础
4.3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环境基础
4.4 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工作基础
4.5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理论框架分析

第5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的设计
5.1 建立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5.2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的设计原则
5.3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设计的内容体系
5.4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的运行保障系统

第6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6.1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及原则
6.2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选择
6.3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指标及权重计算
6.4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7章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7.1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要素
7.2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维度
7.3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原则
……
第8章 基于DSS结构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
第9章 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