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梦”和人类文明的转型》:
如果在殖民时代,列强还可能将自己的发达建立在剥削殖民地的基础之上,那么今天,贫困的南方动荡不安,富裕的北方再也不会太平无事了。如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在南方首脑会议上所说,“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上了同一条航船”。也如赖特所确信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使人类合作走向全球化非零和时代。
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过:“全球化正在不断地演进。在过去短短六七年时间里,我们的世界已经从一个互联世界,演进为高度互联的世界。”1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各行为体之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不仅大大加快了生产要素以及文化元素的跨国流动,也使国际关系日趋发达和多样化。行为体的利益具有更全面而深刻的交叉性与渗透性,各个领域都出现利益的融合,一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同国际社会的状况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在新的背景下,相对于传统权力法则中的国家利益或个体利益,共同利益或共同损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导致普遍地对外开放。国内国际问题界限淡化,国家的对外战略也必然更多地寻求对外合作。不仅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而且行为体与体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不断发展,使全面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普遍特征,整个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动的大系统。各个行为体在客观上也就需要以更宽广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正确对待他方的发展,相互视为可能实现双赢或共赢的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的对手。这些都为缓解国际矛盾与冲突提供着新的条件,为发展国际协调与合作奠定新的基础,为促进国际一体化带来新的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1968年就在《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社会的经济政策》中说:相互依存趋势的出现和发展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变化,其特征表现为国家间增长的对外经济发展的敏感性。1国际关系未来学学者约翰-斯佩尼尔则把“相互依存”比喻为从世界“无政府状态”过渡到未来世界政府的“中途站”。
当然,在相互依存条件下,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与冲突。事实上,相互依存关系越是深化,发生摩擦与矛盾的机会越多。目前,国际关系体系仍以主权民族国家体制为基础,主权国家的行为准则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冲动总是企图通过相互依存关系让对方承担更多的代价,以换取自己最大的收益。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存在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互依存关系并不总是平等、互利的,存在收益上的差距。相互需求的满足如果不能实现,就可能引发矛盾和冲突。但是,相互依存的普遍存在决定着相互依存中的冲突终究不同于以往的冲突。在全球化不断深化中,妥协成为解决国际摩擦与纠纷的重要手段。
……
展开
——周明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
★我们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以,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到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领导人近年关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体现了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叉寸国际秩序的基本价值观,是中国版的“全球治理”观。如果想了解中国在“和谐”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全球文明观,阅读周树春先生这部力作,不失为一条捷径。
——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