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舌的时间属性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运动的。声源振动时压缩周围的空气,这部分空气产生变动,疏密变化地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的运动。声波在空间上有三个维度:波长、频率与速度。对于声波,它存在着延续性与运动性。
在聆听广播中,在观看电视和电影中,我们感受到各种声音的开始和结束。这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三)声音的运动感
任何声音在声源运动时,都会随位置的改变而引起音量及音调的明显变化——多普勒效应;这种效应使观众在听觉上产生声音运动的感觉。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比如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等。
(四)声音的色彩感
声音和画面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实在外形,色彩感是对它的艺术属性的特别描述,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能够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和认识。声音的色彩感具体表现如下:
1.地域色彩
通常由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所决定。我们通常会用某些声音来代表某个地点,因为这些声音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独有特点。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常常会用到带有地域特征的声音。例如人声的地域化就是方言,音乐带有地域化特征的是民歌,包括歌词和旋律、音响的地域化特征。在影片中出现的驼铃声,会令我们感受到是在沙漠中。泉水叮咚就是在山溪之间。创造出色彩鲜明的声音形象,能够生动地表现该地域的风土人情,营造出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
2.民族色彩
特定的生活环境、内容和条件,可以构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色彩,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象征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歌曲可以形成一个民族的特色。如蒙古族骑马的声音、西藏喇嘛独特的号角声、云南西双版纳的葫芦丝乐曲等,一个民族的特征、精神特点、习俗和气质都可以在音乐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如果出现维吾尔族的音乐,即使不告诉你,你也会猜得到这是维吾尔族;如果出现成群的羊群,你自然会联想到内蒙古的大草原。
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运用这些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音乐,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不同一般,但是又为观众喜闻乐见和熟悉。通过间接的表达手法,创造了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
3.时代色彩
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社会生活,所以声音的内容也各有千秋,从而带有时代所留下的不同印迹。如果听到“之乎者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等之类的语言,你自然知道是拍摄古代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古人有自己的说话方式,现代人也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当电话铃声和手机铃声响起的时候,绝不会给你带来这是在古代的感觉。特定的生活环境、内容和条件,可以构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色彩,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