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每天5分钟,学会投资金融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937677
  • 作      者:
    吕宁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将金融学由精英学科转化为大众学科,让更多的平常百姓或非专业人士轻松读懂金融学,这是编者的着力想要做到的。编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大众化、轻松化让更多的外行人学会投资、学会简单的金融知识,以便更有利于应用到生活中。

展开
作者简介
  吕宁,女,汉族,黑龙江人。作者是一位80后自由撰稿人,资深图书编辑,现居北京。作者从事多年图书编辑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颇有研究,创作出多部针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书籍。其触角敏锐,写作方向多变,是一位敢于追求、敢于创新,全方位创作的撰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每天五分钟,学会投资经融学(最新珍藏版)》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从金融机构到金融常识;从金融调控到金融风险;从企业经营到百姓理财;从经济危机到日常生活……不管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股票、利率,还是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为读者一一展现。在庞杂的内容中,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形势,把握好自己身边的金融。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
  “资金融通论”认为“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和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上讲,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上说,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削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进一步考察已有“金融”的定义,虽然表述林林总总,重点各不相同,尚无唯一观点,但归纳这些表述各异的“金融”概念便可发现,根据其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资金融通论、金融资源论、金融产业论、金融工具论、金融媒介论等几种类型。其中,资金融通论在我国历史最为久远,影响最为深刻,词典、教科书中的金融定义基本来自于此,其他的主要观点大多集中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另外一些则基本上是在资金融通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扩展或有所侧重。
  资金融通论认为“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资金融通论的历史最为久远并居主流地位,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一定义虽然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金融的活动过程,但却把金融的本质属性隐藏在背后,似乎有“金融”就是金融的同义反复概念。金融资源论认为金融是人类社会财富的索取权,是货币化的社会资产;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具有“存量”形态的,既联系现在与过去,也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金融存量投入、消耗过程及相应的体制转变;金融是一种资源,是有限的或稀缺的资源,是社会战略性资源。金融产业论认为金融是资金融通的行为及机制的总称,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平等的产业,金融产业是指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追求利润为目标,市场运作为基础的金融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总称。金融工具论认为计划经济中,金融是计划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宏观调控手段,强调了金融的功能,却忽视了其作用的主动性和先导性。金融媒介论则认为“金融是媒介经济运行的虚拟系统”,同样是注重了功能,却忽视了金融自身的独立性。
  对金融的不同定义,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的金融现实,在不同视角和目的下的思维写照。其本质都是信用交易制度化的产物,是由不同的产权主体,在信任和约束基础上,通过信用工具,将分散的资金集中有偿使用,以实现“规模经济”的信用交易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所构成的经济系统及其运动形式的总称。
  金融的特征有以下三点:首先,金融是一种信用交易。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信用交易的特点是有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转移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转移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其次,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再则,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通常需要具备下述条件: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活跃的金融交易、增长迅速的金融需求、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备的法律和监管环境、高质量的金融人才群体以及宽松的金融商业环境等。但是实践中,并没有哪个城市会具备全部条件,一个金融中心的成长,往往是历史积累的竞争优势与现实机遇有机结合、互相推动的结果。
  正因如此,当中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为部分城市提供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机遇时,它们就会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打造金融中心就成为它们的愿景和新的发展动力。
  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把货币仅仅定义为现金,对于经济分析而言是过于狭窄了。因为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领域中与现金一样,都可用以支付所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如果把货币定义为现金,那么就难以把货币与人们所进行的全部购买活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因为货币与购买相关联,才使货币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必须把可开具支票的存款与现金一起包括在货币的定义之中。货币的另一种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从而把货币与股票、债券、不动产等相混淆,那么在经济分析中就无法界定货币的基本特性。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货币的第三个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二是充当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三是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他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四是购买力的暂栖处;五是无须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六是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实际上,后面四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可以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很多经济学家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马克思是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的人。他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它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是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计算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而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把社会承认的劳动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价值尺度的表现——价格,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即价格是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相比。如果没有货币,有n种商品,它们相互交换需要标出n(n-1)/2个交换价值。有了货币只需要n个价格。价格标准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技术规定,即计量单位,如元、英镑等。流通手段也称作交易媒介,指货币在交易中充当交易的媒介,由原始的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是以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其特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代用品,并不一定是价值十足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清偿债务。支付手段的产生源于商业信用,有两个作用:一是扩大商品流通,可以赊欠;二是节约现金流通,债权、债务可以抵冲。其范围包括:大宗交易;财政收支、银行存贷;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等。支付手段的特点是可能先买后卖,而流通手段是只能先卖后买。储藏手段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执行价值储藏功能。储藏的原因一是存储购买力,二是存储财富。凡是货币,不论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还是不足值的纸币都具有存储价值的职能,只是前者更多的是存储财富,后者是存储购买力。世界货币即当货币超出国界发挥职能时,这个货币就有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学金融从学基础开始
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003
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005
货币供应量:决定钞票的发行数量009
货币升值与贬值:好坏要看如何运用011
汇率: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014
利率: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017
利息: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诱因019
高利贷:一种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020

第二章 赚点钱该往哪里放
基金市场:把钱放在这里比较可靠025
股票市场:许多人的发财梦想之地029
期货市场:标准化的合约交易031
保险市场:让自己的未来得到保障034
黄金市场:让你的钱不贬值036
外汇市场:各国货币的交换场所039
资本市场:高收益之后存在高风险042
同业资金拆借:金融机构临时互助045
金融工具:为你赢得盈利的机会047
国家信用:把钱放在最可靠的地方049
信用产品: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050

第三章 做企业要善用资本
货币经济时代的到来055
企业投资:让钱最大限度地增值057
企业并购:将企业间力量聚合在一起060
企业上市:为企业吸纳更多的资金063
企业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065
如何衡量企业的融资能力067
企业的融资渠道070

第四章 老百姓该怎么理财
把钱存在银行:家庭理财的第一步075
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078
合理支配手中的钱:让钱再生钱081
股票:最受人关注的投资形式之一084
期货:一个奇妙的“贵族游戏”086
基金:让“懒人”也能赚到钱088
外汇:在货币交换中赚钱090
保险:使你的生活多一分保障092
黄金:一种永远的财富095
收藏品:压在箱底的宝贝098
信用卡:让人爱也让人怕100
别让买房影响你正常的消费104
网上银行:在虚拟的世界赚实实在在的钱108

第五章 金融机构的价值有多高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113
政策性银行:协调经济发展115
投资银行:直接经营融资业务118
商业银行:经营工商业存放款121
证券公司:专门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124
信托投资公司:融资和融物相结合126
信用合作组织: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用129
保险公司:提供财产和人身的风险保障131
典当行:参与商品交换并为其服务13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发行票据和债券来筹资13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和处置不良资产137

第六章 如何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利用货币政策调控利率143
利用利率间接控制信用规模145
利用中央银行贷款147
利用基础货币149
利用现金管理152
利用再贴现政策155
利用公开市场业务159
利用信贷政策161

第七章 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
世界各大金融市场的腹地167
国际金融界中的“大哥大”169
金融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72
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活动的总框架175
人民币走向境外是好还是坏177
向世界银行贷款并不那么容易181
外汇储备: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184
汇率制度的选择:最具争议性的问题186

第八章 金融市场的控制与监督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191
新股发行体制:加强对定价的监督193
“国九条”:经济下滑的防护网196
维护金融秩序的银行法197
防范和控制金融诈骗活动200
如何监管证券市场203
保险业并不保险,也需要监管206
查处和整顿金融“三乱”208

第九章 金融危机背后的灾难
泡沫最终的结局必定是破灭215
供大于求,过多的商品卖不出去218
通货膨胀,你的钞票不再那么值钱了219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加可怕222
银行也有破产的时候225
国家破产,让全民背上债务227

第十章 学会避险才能赢
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233
如何规避企业投资风险235
做好企业破产的善后工作237
美元贬值也会带来机遇240
解决金融气候问题的碳金融模式243
泡沫经济只是表面繁荣245
企业板上市的盛宴2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