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93970
  • 作      者:
    陈思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  最真实的数据,最专业的分析,中国房价到底会不会降?黄金还能否升值?
★  最权威的理财指导,央视《货币》记录片学术顾问陈思进指导您危机时代如何理财?
★  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继《读懂货币》《货币的逻辑》之后,陈思进又一重磅力作!
★   陈思进百万粉丝微博将连续推荐,全国50家财经媒体重磅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思进,著名金融学家,理财专家,曾任美国银行证券集团副总裁,现任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总顾问,〈货币〉学术顾问。东方卫视〈思进观察〉主讲。第一财经、证券周刊等财经类媒体特邀专栏作家。著有〈货币的逻辑〉〈读懂货币〉等财经书,首部跨国金融商战小说〈心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房价到底有多高?
中国房市是否已经面临拐点?
中国的黄金市场要持续疲软多久?
2014年是不是抄底黄金的最佳时机?
中国大妈去年被套的黄金何时才能解套?
……更多关于钱的问题,答案均在《钱经》
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民币汇率要升到何时,本书既有基础知识,又有观点解析,知识性和实用性兼备。既普及了金融常识又指导读者该如何理财?
货币部分讲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等基础知识,并对人民币的走向和趋势做了预测,黄金部分同样讲述了黄金的本质等基础知识,并对黄金的市场做了预测。房子部分用各种指标分析了中国房价到底多高,预测中国房市的金融风险,指导老百姓何时抄底,何时买房子合适。
展开
精彩书评

★每经新闻首页推荐,第一财经重点推荐,东方卫视,CCTV以及全国财经类媒体重点推荐

★搜狐财经等财经类网站首页置顶推荐

在2006年中国博客界,李银河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照亮了社会中一些被人忽略的角落,她本身也是不应该被人忽略的。
——《南方都市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读: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近来,有一种声音在中国房市上越来越响亮了,就是中国房价根本不存在泡沫,理由有两条:
第一条:“因为对楼市调控多年,房价越调越高,所以不存在泡沫……”
众所周知,打蛇打七寸。而这些年的楼市调控措施,几乎没有一条是打在高房价的死穴上,这早已成了共识。显然,这一条理由本身就毫无逻辑可言,也就失去了辩驳的价值!
第二条:“由于供求关系,因为,造出来的房子都卖掉了,而且好些城市还都在限购。所以,中国房价不存在泡沫。”
对于这一观点,在此倒是可以好好儿地探讨一番。
首先,对人类来说基本有三种不同的需求:
空气、水和阳光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求。如果人类离开空气,最多只能维持几分钟;没有水的话,最多只能够支撑几天;而没有了阳光的话,世界将是一片漆黑。因此,空气、水和阳光才是人类真正的“刚需”,它们与价格无关,所以不存在泡沫一说。而房子,虽然也是人类的生活必需,但“居者有其屋”和“居者拥其屋”的概念有所不同,房子并非一定要买来拥有,才能居住。因此把拥有房子说成是“刚需”,是非常不恰当的!
其次,食品、住房、衣物、医疗保健、必要的家具、交通工具、家庭保险、以及基础教育,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在经济学上,其价格一般都是“有效”的,由“供求关系”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有其合理的价位,的确无泡沫可言。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没有能力购买时,需求就会下降。当房子作为商品时,本来也不例外。
但是,当房子被人们购买之后,渐渐地远离其单纯商品的属性,而被人囤积起来,出现空置房和“房姐”、“房哥”等“房氏家族”,以至产生出诸多所谓的“鬼城”,便逐渐演变成另外的功能——一种低买高卖的资产——甚至最佳的投机炒作工具时,便体现了人性中的追求利润的第三种贪婪欲望的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何以见得?
因为,单纯的商品只是用来消费和使用的,人们不会购买100台电视机囤在家里,除非电视机能低买高卖来盈利;在此必须强调一点:单纯的商品是不会有泡沫的,只有当商品转化为资产之后,比如房子、黄金和股票,才会因炒作而产生泡沫。而那些认为因为供求关系,中国房价不存在泡沫的人,显然是把房子归类在单纯商品的属性上了。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房价大幅飙升,北京平均房价从每平方4500元涨到近来的22000元。如果在10年前的最低点进入楼市,在现在的最高点抛掉,那么投资回报率超过380%,也难怪大家会为之疯狂排队抢房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少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指出中国楼市有泡沫,而泡沫早晚必将是会破灭的,都没人愿意相信。因为大家坚信并预期,中国的楼市还有上涨空间,可以从中获利。而恰恰就是这种预期,使得泡沫越来越大!
据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数据看,2009年1月到9月底,自住房的买房者占60%,还属于多数;而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自住房的买房者就降到了50%以下,所谓投资型购房成为房市的主流。随着政府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型购房者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0年5月,国家电网曾公布一个数据:在全国660个城市中,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显然,这6540万套房子是空置房!独立学者刘植荣曾从一家自来水公司得到的数据,也佐证了中国住房空置率非常高这一判断:“某小区约400套房子,水表读数有变化的只有57套,住房空置率在80%以上。这虽然是个别小区的空置率,但从媒体不断披露的数据综合分析,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不会低于30%。” 
其实,一旦大量的房子从单纯的商品,异化为资产后,从金融的角度就可很容易地判断出中国房价是否有泡沫,如,计算出空置房的比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金融公式:在楼市里,由于房地产是金融衍生品,加上房贷的乘数效应,只要有10%的房子被当作资产而空置的话,就会产生10%的泡沫。


中国房市
房价有没有泡沫,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像股价有没有泡沫,只要用P/E(市盈率)就能判断一样,只要用租售比(房价除以月租)就可衡量了,一旦超过200倍就有泡沫了。但这些年来,就是有无数的“专家”顾左右而言他,要么试图用解释高房价的原因来对泡沫的否定,如什么城市化、刚需、政府拿去了大头等等;要么试图用解决方案来取代对泡沫的判断,如“收入倍增”啦等等……
收入比

有的说楼价会涨,有的说楼价会跌,也有人说股市会因此受影响……而反映到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大城市排队抢房子的现象,依据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价格自然是走高的。
由此,中国日益高企的房价,已远远超出国际“房价收入比”(平均房价除以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标准。在美国和北欧,房价收入比一般保持在2到3倍;其它西欧国家因人口密度较大,房价收入比常年维持在3到4倍之间。
但是,国内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一样,房价收入比”在中国根本无效,因为“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拥有一套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制定“房价收入比”的目的,正是基于世界各国家庭年收入的差异,才并未使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判断全球的合理房价,这恰恰是从“安居乐业”的因素来考量的。
举例来说。北美人的生活一般都非常按部就班:高中毕业之后上大学,然后恋爱、结婚、生子、养孩子、养狗、听歌剧、看电影、旅游、减肥、看病、吃药、付账……在他们的观念里,人生就该如此这般。
以一个年收入7万加元的家庭来说(按照2009年的统计结果,多伦多平均家庭年收入为66,790加元),假如想购房,精确地测量这个家庭是否有购房能力,银行通常会以“房屋负担能力指数”(Housing affordability index),一个被普遍接受的30%准则作为依据。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负担住房(包括按揭费用)支出的金额,不能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0%。在具体操作时,银行和贷款机构决不会将房贷的本金、利息、房产税和取暖费的住房成本,调高至家庭总收入的32%。否则的话,这个家庭的日子将会很难过。
因为还有25%要交个人所得税,另外25%到30%是日常开销,包括支付汽车贷款、汽车保险、度假旅游、娱乐和日常生活开支等等。剩下的15%到20%要存退休金、孩子的教育基金,以及不时之需等等。而近几年购房的大多数业主,现在又多出一项开支——按揭保险。
近年来,加拿大将利率不断下降到接近零利率,并且保持了多年,使得加拿大的房价大幅上涨,平均房价接近38万加元,超过了美国平均房价的一倍!而负债率(Debt to Income Ratio)则超过165%,远高于美国危机爆发前的157%,陷入希腊式的危机也为时不远了。
因此,加拿大“联邦银行法”规定,购房首付低于25%,需要购买按揭保险,以防美国式的次贷危机在加拿大重演。但是,据2005年加拿大商业杂志报道,在2004年的购房者中,有45%或50万的加拿大家庭,需要购买总价值16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按揭保险。如果利率稍微上调3个百分点(正常水平),这些家庭就不堪重负了。
而现在的加拿大人更是负债累累、如履薄冰,谈何“安居乐业”?
再来看中国。中国人可以不上馆子、不进影院、不去歌剧院、不买图书、不到体育馆看球赛、不出去旅游、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除了买房就是买房,哪怕自己没钱,也要四下借钱买,有些家庭为了买套房子,竟然筹集了祖孙三代的钱。
正因为考虑到中国人的隐性收入,以及目前还未征收房地产税等因素,持房成本要低于欧美,因此“房价收入比”的标准比欧美设得高,可以提升至6倍。而一旦“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对于百姓来说负担过重,那也就无安居乐业可言了。
目前,中国的住房自有率高达89%!远超世界各国。但从百姓(包括“房奴”们)抱怨高企的房价程度来观察,当大家向银行贷款买下房子之后,“房价收入比”往往超过6倍,用于房子上的开支显然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那么“安居乐业”之“乐”在何方?
“安居乐业”是每一个百姓的梦想!但假如购买了高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后,撇开影响生活质量不说,还将每时每刻提心吊胆利息上调,这就意味着每个月还款额的上涨。可见,购房超出房价收入比和宽松信贷之下所“圆的住房梦”,往往是噩梦!
因此,“房价收入比”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标准,是衡量能否安居乐业的普世标准,不仅适用于欧美,也适合中国!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为房子所困扰。不久前,有一位80后的男嘉宾,在“一站到底”的节目中说得好,“人不能为了房子而忘了自己的梦想。”他辞去做了5年的工作独自前往国外,靠自己的技能到处游历,并出书立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租售比
 众所周知,当一种资产的价格脱离了基本的价值,泡沫就形成了!如果以房子作为投资品,其基本价值源于出租所产生的收入。而最简洁的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方式,就是国际通用的租售比。
 所谓的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也可定义为房价和年租金之比)。比如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倍。而国际上通用的合理租售比值为:旧的公寓大楼是120倍(因为收取的管理等费用和楼龄成正比),新公寓是140倍,独立的别墅、或连体镇屋是160倍。如果计算得出的数字低于这些比值,说明房价是合理的,而一旦超出这个比值,说明房价被高估,也就是说有泡沫之嫌了。
为什么房子租售比能够衡量房价是否有泡沫呢?
 首先,由于房屋是普通百姓购买的最大宗商品,绝大多数家庭如不向银行贷款就根本买不了房子,因此在宽松的信贷环境下,只要有购房意愿,谁都能获得房贷。而越来越多的人将买房作为投资、甚至投机的时候,这一信贷消费模式其实是严重扭曲真正的供求关系的。结果,房价就会越来越高,使得泡沫不断变大!
而租房市场就不一样了,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房价飞涨的地区,房租并不随之同步上涨。这是因为租房市场是一个“有效市场”。关于“有效市场”的假设,是认为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已经把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了市场价格中,所以在任何时候,房租市场的价格都是合理的。
而从金融上来说,最关键的原因是房租不能借贷,必须以现金全款支付,房租必须依照真正的供求关系而定。也就是说,房租所反映出来的,才是百姓在房子这一商品上的真正承受力。一旦房租涨到房客租不起的时候,就真的租不起了!逃离北上广的人有各种原因,房租过于昂贵绝对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
在20世纪90年代初商品房刚刚兴起时,杭州一套70平米的公寓售价10来万,那时房子竟然还滞销。不难想像,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秉承传统的观念,赚到的钱起码存起来大半。他们省吃俭用过日子,从来不花不属于自己的钱——即借贷。
 但是,当“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之借贷消费观念,从美国被搬到中国之后,完全颠覆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的古老传统。这一笼头一放,便一发不可收。回头再看杭州的房价,一套70平米的公寓售价按当时普通民众的收入来计算,只是相当于普通家庭3年的收入。也就说说,一般家庭如果省吃俭用5、6年,不必借钱便能购买。
  可是,欧美的借贷消费方式一被炒热,被国人接受,人们不愿意再等了,他们从谨慎观望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好像要豁出去了。原本一套公寓售价为10多万,20年过去了,售价变成了100来万,相当于杭州普通家庭15、6年的收入!如果将其出租的话,在20年前,每月的房租是600元上下,目前则徘徊在1300-1400元之间。房租的增长率比通胀率还低,等于20年下来房租不涨反跌。
让我们再看看美国吧。
美国自1890年后的120年间,扣除通胀(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甲君以100万买下了房子,乙君以6250一个月租了下来。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儿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而乙君把100万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至少8%)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分析,当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为何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一半一半,好些欧洲国家甚至租房者的比例远超50%! 
不过,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比如目前还不用支付地产税等,所以租售比可以从欧美最高的160,大幅提高至200倍以上。再考虑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特殊情况,租售比进一步提高到240倍。也就是说,如果以市值100万的房子为例的话,假如月租金超过4167元,从金融的角度来看,那么随便居住在中国的哪个城市,这一房价都不算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4167元,那这房价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被高估了!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子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240倍,特别像北上广那样的大都市,租售之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超过800万的高级公寓,每月租金竟然只有10000元,租售比超过了800倍!也就是说,这套房子的价值高估了4倍以上! 
总之,房子租售比是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精确标尺,特别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言,请放心选用!
 二手房市
判断楼市是否有泡沫,除了常用的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以外,二手房的是否上涨也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标杆!
近来,自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市场情绪普遍受鼓舞,自贸区以及周边的房地产市场二手房价格预期上扬。不过,涨幅并不高,9月非新兴城区整体上涨只有0.98%,几乎没涨。浦东涨幅虽然较高一点,如浦东临港新城、浦东外环、浦东曹路分别上涨2.05%、1.88%和1.31%。其它地区如奉贤、金山分别上涨1.73%、1.24%,但都不超过2%,和新房上涨的幅度不成比例。
上个月,我回国一次,在上海注意到,虽然新房楼市房价依然上升,但二手房价停止上升,二手房市更似乎有价无市。
判断楼市是否有泡沫,除了常用的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以外,二手房的是否上涨也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标杆!一般来说,如果新房市场虽然上升,但二手房价不随之上涨的话,那也是楼市泡沫的另一显著特征。
自贸区的设立肯定会使得好些人觉得炒作“概念”的好时机到来了,或许能够大捞一票。但绝大多数炒家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当前这种房市的概念炒作与股市中的概念炒作一样,是不会长久的。因为目前的国际大环境,已不适合大家这么做了,影响房价和股市的低利率、宽松货币即将结束。10月2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世界审计组织会议时提及:中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中国政府要“保持定力,坚持不扩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也就是银根将继续偏紧)。”银行势必会提高贷款的条件,不敢乱借钱了。
而另一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前不久因国债上限问题导致政府关闭大门数日,其根本问题是货币宽松政策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近来,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动,应该是确认了从低利率、宽松货币——到低利率、收紧货币的政策转变。
而实际上,低利率和紧缩货币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政策,但由于经过若干年的宽松货币,经济依然不见明显的好转,“货币放水”却明显出现了很多副作用(如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各国央行不得不维持低利率政策。
尽管央行依然推行低利率,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却已上调。以加拿大为例,从今年8月开始加拿大五大银行陆续上调了按揭利率,TD银行从3.69%至3.79%,上调了10个基点。
由此可见,央行利率虽然低,但企业(或个人)的借贷成本却增加了,面对利差套利、股市虚高等问题,这种“利率剪刀差”现象,不久之后必将逼迫各国央行提高基准利率。
未来新一轮的利率上扬,不但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使借钱变得更加昂贵,而且将影响价格。如果一个企业的成本上升是因为借贷,那么一部分或全部的成本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手中。而依靠按揭购房的家庭将因为利率上扬,面临持房成本的上升。同样,利用借贷资金炒房的成本也将增加。
此外,利率上升还将导致亚洲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资本外流、本币汇率急跌、流动性吃紧、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甚至触发资产泡沫破灭。只需回顾金融历史400年,无一不是一个泡沫接着一个泡沫,以及一个泡沫破灭接着一个泡沫破灭的历史。比如2007年中国A股从6000多点下跌到1000多点。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意欲炒作“概念”房的人们提高警觉,避免在货币紧缩的大环境下,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房价推高了通胀
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直接后果,首先是出口导向型企业承受越来越沉重的汇兑贬值压力;其次,热钱的不断涌入,对国内的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将造成影响,比如房地产。
因为股市不振,金价又大跌,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房子上,以为只有房子才能抗通胀。所以,出现各大城市争夺房子的现象,推高了房价。许多网友因此认为,是通胀推高了房价。
其实这是只见表象,忘却本源的本末倒置的说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经济的高通胀主要由两个原因所驱动:
首先,是相对供应商品的需求增加。当大家打破头抢购一种稀缺商品时,价格上升。比如,中国和印度近几十年发展迅猛,这意味着全球有限的铜、银、金、和其它大宗商品,被更大的潜在买家竞投后抬高了价格。过去只有极少数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需求石油或其它商品。现在,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次,在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水平超过了经济增长,市场价格的总水平上升了,每个货币单位能够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却减少了,这反映了对货币购买力的侵蚀。简单地说,是货币超发贬值了购买力。
众所周知,在通胀的年代借钱消费是明智之举。因为从银行借来的钱很值钱,偿还的却是贬值的钱,通胀侵蚀了钱的价值。举例来说,当你去银行签下一纸买房合约,银行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购买力被稀释,而你却大获全胜,因为你够精明,懂得以负债来抗衡通胀。这也是银行一直以来所宣传的: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借贷消费模式。
本来,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秉承着传统观念,赚十分起码存七分,视寅吃卯粮为败家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商品房刚刚兴起之时,杭州一套 70 平米的公寓只需十来万人民币,按目前房价来看简直是便宜的不可思议,可当时房子竟然还滞销,为什么呢,因为那时普通百姓还不习惯借贷买房。
然而,没不久,一个诱人的故事传进了中国大地:“某一天,一个美国老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在天堂相遇,她们互相询问起人间的生活,美国老太自诩以借贷的方式,住着大房子开着大汽车,在人间潇洒地走了一回;中国老太听了之后,悔恨自己一辈子节衣缩食,临死前才刚刚存够买房子的钱,还没享受一天就进了天堂,简直冤死了。”
这个“美国老太”的消费方式,顿时令中国民众大开眼界,更羡慕不已。几千年来,中国百姓节俭过日子,日常生活围绕一个字——省,从不花费不属于自己的钱。现在“美国老太”的榜样放在眼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生活,如果可以选择,为什么不呢?人们无可抑制地向往复制“美国老太”的消费模式,提前得到“美国老太”式的享受。于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诱人的口号,在这恰当的时候,堂而皇之响亮地呼喊起来,颇为迎合民众的口味,完全颠覆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的古老传统。
观念的改变,立刻带来行动的变化。“美国老太”式的消费模式一出台,中国民众连五、六年都不愿再等了,他们逐渐放弃了以往的谨慎观望,从盲目跟从,到一哄而上,好像要豁出去了。
其实,“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正是这三十年来大大小小泡沫产生的根源。为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大家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物价由供求关系而定。如果大家都不靠借贷,那么房价的涨跌就只能随着收入的涨跌上下起伏,反映的是合理的供求关系。而一旦人人都可以借贷了,当大家手中都有了“明天的钱”,这时人的购买力已经和他的实际收入脱离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立刻被扭曲。用尚不存在的明天的钱去购买房子时,那种不实的“求”便无限增大,房价自然急剧上升。
那么高房价为何能推高通胀呢?试想一下,你买房借来的贷款,即5倍到10倍的货币杠杆!而当大多数人都用贷款买房的话,贷款总额肯定超过原先的货币供给量——货币超发,这主要是来自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Money Multiplier,存款准备金的反比)。而房贷5到10倍的货币杠杆,正是导致中国近年来,M2加速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房价越高,M2就越大!根据央行今年2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M2余额达到99.86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不推高通胀才怪呢!
而当高房价推高了通胀,大家以为买房能抗通胀,于是一旦能支付首付,便继续买房,哪怕空置着也要买,结果形成恶性循坏,房价越高——〉通胀越甚——〉越要买房——〉房价越高,这就是金融上的“狗追尾”现象:房价上涨时,推动土地价格上涨,而土地价格上涨再倒过来推动房价上涨,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结果必然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目前,中国的高房价显然已经出现了绑架实体经济迹象,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怎么办呢?一句话,房价必须理性回归,摆脱“狗追尾”的窘境,进入和房价上涨时相反的良性循环。
房产税的作用
去年,一则“京版房产税要来了,起征面积或人均24平米”的消息,立刻搅乱了一池春水,使人们仿佛听到了房产税的脚步声,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不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官方微博回应称,“尚未接到上级部门有关工作部署的通知”。
在欧美,房地产税(Real estate taxes)通常被称为物业税(Property taxes)。而物业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动产税(Real property taxes),对包括土地、改善结构或附属建筑等征收;而另一种是个人财产税(Personal property taxes),对不包括土地的房产、汽车、商业及工业设备等征收。
在这儿,不动产是一个民法概念,它所定义的是土地、及在土地之上的房屋等不可移动、有固定地址的建筑物;而在基尼斯系数中,物业,即房产(不包括土地)属于最奢侈的消费品之一。目前中国所指的房产税,就属于后者。
在美国,每个州对物业税和个人财产税都有详细的法律定义。通常由当地政府(市级或县级)对房产征收物业税,各州的税率也不尽相同,依照房产的价值大约在0.2%和4%之间。
而如何来确定物业的税率,包括了两个部分组成:改善结构或建筑的价值,以及土地或地段的价值。物业税主要用来支持当地的教育、警察/消防、地方政府、一些免费的医疗服务,以及地方的基础设施……
在中国,由于收入一次分配环节还不够公平,造成了巨大的贫富悬殊,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不同的阶层,在房产占有上表现出财富的巨大差距,使大家的眼睛都盯在了房子上。
针对当前中国楼市的状况(比如房价过高),对是否应该征收房产税,以及如何征收,各方的争论相当激烈。我个人认为,房产税的政策如设计执行得当,可以使房价理性回归,并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而如何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税收是最温和的手段,也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征收房产税应该以加重持房成本、遏制投机炒房为目的——逼出空置房,而不该加重房奴的负担。也就是说,对自住房不该征、或少征税;对拥有第二套以上、尤其是空置房,应该加大税率,以阶梯式征税的方法加大持房成本,逼着炒家要么卖出,增大房屋供应量,以降低房价;要么出租,加大租房市场的供应量来平抑房租。
比如,就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房姐”事件来看,假如对“房姐”屯积的一万平方楼房加以征收房产税,如果按每平方米3万元、以每年2%的房产税来计算,每年就将缴税600万,“房姐”的持房成本将大幅提高。
不过许多人担忧,开征房产税会伤及普通百姓,比如房产税是否会提升房租,或提高房价。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不过,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一样,关键在于起征点。假如你的工资收入未到个税的起征点,个税根本和你无缘。而如果将房产税从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为起征点,并实施阶梯式税率,房子越多,税率越高。
事实上租房市场是个有效市场,只有供不应求房租才会上升。而实施房产税,恰恰可以增加住房拥有者的持有成本,逼出大量的空置房进入市场,或出租,或出售,不仅会迫使房价的理性回归,更会降低租房价格,能使普通百姓受惠!
另外,以欧美的经验,每年房租的涨幅都受到政府限制。比如多伦多,今年公寓的房租必须下降1.49%。如果中国在房产税出台的同时,政府也能同时限制房租的涨幅,并将房产税的一部分用于廉租屋的建设,房租就更没有上涨的可能了!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房产过热之弊端,宏观调控也已多年,但为何楼市泡沫一直挤不掉呢?我认为是调控手段不给力。而开征房产税是见效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操作调整方案:首先向空置房征收高额房产税,如此政府既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税收,还可弥补因地价下跌带来的财政损失;以此杜绝投机抄房,根治高房价带来的各种弊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中国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巧用房产税,房价的理性回归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货 币

导读:货币,金融问题的根本 / 003
贝币和石币时期 / 005

金属货币时期 / 008
青铜货币 / 008
秦朝第一次货币改革 / 012
黄金与白银 / 015

纸币的诞生 / 017
纸币回归到银本位 / 020
银本位的发展与衰落 / 023

纸币时代 / 026
英镑的崛起 / 026
美元独霸的黄金时代 / 028
美元的中年危机 / 031
美元特权:好处我独享,风险你买单 / 033
美元货币的贬值策略 / 036
美国故伎重演 / 038
中国转型迫在眉睫(出口业转型迫在眉睫)/ 041 
人民币正走向国际 / 044
人民币升值最大的赢家——美国 / 047
量化宽松作用几许? / 050
附:美元的量化宽松对人民币的影响 / 053


第二部分
黄 金

导读:我对黄金的关键观点 / 059
什么是黄金 / 061
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 / 064
作为饰品与货币 / 066

黄金的魔力 / 068
黄金恐慌 / 068
黄金与大国关系 / 071
西班牙央行大量抛售黄金 / 071
吸取西班牙教训 / 073
击鼓传花的黄金游戏 / 078

投资与理财 / 081
现在投资黄金对不对 / 081
可在好价位买入实物黄金 / 083
“中国大妈”何时才能解套 ?/ 085
黄金为什么跌跌不休? / 089
纸币下跌,黄金为什么也下跌? / 091
为什么乱世藏金 ? / 093
2014年金价继续下移 / 096
抄底黄金何时更靠谱 / 098 


第三部分
房 子

导读 : 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 103
中国房市 / 105
收入比 / 106
租售比 / 109
二手房市 / 112
房价推高了通胀 / 114
房产税的作用 / 117
房价怎样才会下跌? / 119
请别再热衷并纠结房价了 / 123

欧美房市 / 124
和地产经纪的对话 / 124
投资欧美房市是时候吗 ? / 128
底特律房地产市场抄底启示录 / 130
用中国外储投资美国楼市合适吗 / 1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