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risk in the 21st centur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2895
  • 作      者:
    (美)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毕生研究成果,中国金融改革参考书。
  ◎针对金融业、融资市场、保险业、税收、社会福利和国家合作提出金融和经济风险的6大理念。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作者阐述了一个夸大了的非理性繁荣的市场是如何形成的。而在《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一书中,针对非理性繁荣和金融风险,作者提出了恰当而有力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非理性繁荣》是作者应时之作,而《新金融秩序》则是作者深思熟虑、水到渠成的巨作。
  ◎第一个理念是扩大保险业覆盖的范围,使其能够应对长期风险。可以解决个人职业危机、养老问题。
  ◎第二个关于新金融秩序的理念是为“宏观市场”量身定制的。可以解决各国的股票市场风险、金融危机、国家破产。
  ◎第三个理念是“收入挂钩型贷款”。可以解决失业、破产、收入或赢利下降的现实问题。
  ◎第四个理念是“不平等现象保险”。可以消除中国的贫富差距和仇富心理。
  ◎第五个理念是“跨代社会保险体系”。如果这种体系能够建立,“富不过三代”将成为历史。
  ◎第六个理念是通过“国际协议”来管理国别经济风险。如果这种体系能够建立,可以消除国家的贫困。
  《经济学家》推荐认为,“就算用最朴实的话来评论,《新金融秩序》一书的观点也称得上是发人深省、令人震惊。”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席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席勒住房价格指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诺奖委员会经济学奖颁奖词中提到,“如果价格未来数日或数周的走向几乎不可能进行预测,那么未来数年的走势不是更难于预测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是罗伯特·J·席勒的发现”。他经常为联合报业集团下属的报刊和《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同时,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者,著述颇丰,《非理性繁荣》、《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等成为超级畅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种新金融秩序?在《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发展导向型的信息社会,年轻人的理念和才能正是这个社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为他们提供更高程度的保障,他们就无法将自己的智力财富转化成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在《新金融秩序:如何应对不确定的金融风险》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套以保护国家财富为目的的全新风险管理基础架构。在这种架构中,运用金融创新来保护公众免受系统性风险的冲……比如说,在微观层面上可以保护某个个人不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宏观层面可以保护家庭和社区不会因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遭受威胁。
  该书重点阐述了如何将风险管理的手段运用于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本书展示了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风险管理文化,与现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呼应,二者共同促进财富的增长。
  强化监管体制,增强危机与风险处置能力是中国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发布的未来金融改革的10条改革政策,也把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和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重要的改革方向。此书作为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无处不在的风险既源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教授在其《新金融秩序》一书中提出了六个重要的风险管理新理念,将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从金融机构延伸到整个社会,覆盖到每一个普通人。这是他继《非理性繁荣》一书后的又一部警世力作。
  ——成思危 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在《新金融秩序:21世纪的风险》这本新著中,根据最新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的进步,提出了一套激进的金融创新方案,以帮助世人管理风险,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来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提高世人的福利水平。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之学,席勒这本新著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对金融经济学有原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的担当。这本书即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金融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也有利于读者思考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如何利用最新的金融理论和技术进展来推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创新,构建金融新秩序,降低风险,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林毅夫 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

  《新金融秩序》阐述的观点非常具有前瞻性,对今天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我敢肯定地说他的这些观点至少在30年之内都不会过时,值得金融界每一位从业者阅读。
  ——常振明 中信集团董事长

  席勒认为目前的金融秩序使得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在他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民主化的金融秩序。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应该创设更多、更便于利用的金融工具,比如说“收入挂钩型贷款”、“不平等现象保险”和“跨代社会保险”等等。同时,非金融从业者应该学会更多地利用这些工具来维护自身利益,比如说利用上述工具对冲自己的收入下降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和养老风险等等。席勒的观点可以称得上很激进,就算是资深的金融从业者也需要花一点时间来深入理解其内涵。希望中国金融秩序的政策制定者、监管者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能抽空读一读这本书,或许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王东明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席勒教授以研究资产价格波动规律、非理性繁荣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著称于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实至名归。席勒和阿克洛夫合著的《动物精神》开辟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新方向。《新金融秩序》则是席勒金融思想的精华集粹,任何细心阅读此书的人对资产价格波动规律和全球金融运行机制的理解必然会提升几级。读者们不要错过!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展开
目录
前言
引言 一个经济安全、金融大众化的社会
用金融智慧管理风险
新金融秩序的六个理念
新金融秩序的图景
当前的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大数据库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金融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行为金融学和既有思想框架
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
金融的道德范畴
本书的核心

第一部分
世界在前进,经济风险无处不在

第1章 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1950年就有一个新金融秩序
重塑1950年后的历史
现实状况:1950年缺乏信息技术手段
应对金融风险迫在眉睫

第2章 经济风险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状况的可变性
为什么个人经济风险很少被提起
愚蠢的行为:用放弃机会规避风险
低估经济风险似乎是人类的本能
依靠家庭分摊风险
收入再分配:如何做得更有效
幸运的20世纪
不正视风险,就会面临风险

第3章 科技越进步,风险越小?
机器会让我们失业?
胜者为王
全球化:地理壁垒的瓦解
科技进步的另一面
直面我们的风险

第4章 四十大盗:经济风险多种多样
国家面临的风险
个人风险积聚成国家风险
战争和社会动荡下的经济风险
金融创新与多样风险

第二部分 科学与技术:构建新金融秩序的手段

第5章 大数据:新信息技术下的风险管理
金融与信息技术革命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
电子货币时代的来临
新科技能降低交易风险吗
大数据时代的身份验证
终结地下经济
透明的合同
新科技、新机遇

第6章 心理学:金融风险的另类思维
既有思维框架
设计锚点:新经济制度的前提
赌徒心理与高危风险
风险受情感支配?
财富分配如何做到你情我愿
言行一致与风险控制
等位交换和社会公正:世界所有人的追求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从金融史看思维框架
心理学影响金融创新

第7章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创新的本质
一个金融创新的例证
创新的传染性
人类最常犯的一个错误
激进的金融创新

第三部分 新金融秩序的六个理念

第8章 人生无忧:生计保险和住房价值保险
设计生计保险
生计保险的可选形式
生计保险与残障保险结合起来
生计保险与员工持股
住房权益保险
假如拥有生计保险和住房权益保险

第9章 宏观市场:重大风险的发源地
与股票市场的异同
创设宏观市场
宏观市场与善恶公正
为全世界创设的市场
为其他类型收入所有权创设的市场
根据职业不同而创设的收入所有权市场
根据收入水平和个人情况创设的收入所有权市场
为房地产创设的流动性市场
对既有思维框架的重塑
具备完善宏观市场体系后的世界

第10章 收入挂钩型贷款:摆脱经济困境和破产风险的工具
将收入挂钩型贷款与收入指数绑定
收入挂钩型贷款的先例
家庭问题
破产法应做相应的调整
收入挂钩型贷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11章 不平等保险: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如何计算不平等保险应付额
为什么要创设不平等保险
基本概念的衍生形态
紧迫性
政府的角色
思维框架的塑造和税率的设置
移民造成的问题
高税率对工作热情的抑制
不平等保险与分配公平

第12章 跨代社保体系: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分摊风险
当前的社会保障贡献和福利计算公式
跨代社保体系简化案例
在家庭成员之间分摊风险
跨代社保与个人账户投资的对比
为全社会提供的保障

第13章 国家也可以发展无忧:风险控制国际协议
国际风险分摊协议如何有效运行
如果印度能与其他大国签订风险管理协议
并不需要组建全球性政府
当今世界各国的风险分摊
风险分摊是国际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 构建新金融秩序

第14章 大数据库:金融秩序的根基
建设全球风险信息数据库
大数据库如何运营和维护
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大数据库
提供企业收入信息
大数据库与税收结合
为慈善捐助预留的接口
为遗嘱预留的接口
大数据库:管理我们的经济生活

第15章 从根源上解决通货膨胀:新计量单位和电子货币
智利发明的发展单位
一个更简单的名字:篮子
货币幻觉
指数型会计单位的成功
勇于面对通胀风险的挑战
指数型会计单位和新金融秩序
建立信任
指数型会计单位的先例
延伸发展单位的概念
调低通用时长
通过改变会计单位促成经济转型

第16章 新金融秩序:从理论到现实
恰当地识别风险
获得公众的支持

第五部分 新金融秩序:让世界变得完美、有序

第17章 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
货币的出现
当代股票市场的出现
期货市场的出现
人寿保险的出现
风险终结于金融创新

第18章 现实案例:各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什一税和天课
所得税
低收入补贴
所得税抵免
医疗和意外保险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结论
结 语 一个激进的金融创新模式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