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08457
  • 作      者:
    李文昌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文昌,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公司财务理论、企业资源规划(ERP)、现代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目前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试图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建立起资本预算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并对资本支出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全书分为7章。第1章对现代公司财务的一个逻辑发展进行了评述,介绍《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内容构成、文章的贡献和可能的创新。第2章围绕资本预算方法及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第3章系统地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基本理论构成,将其置入一个制度(结构)一行为一效率的分析模式中。第4章建立资本预算的动态价值模型,对资本预算的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进行模型描述,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估计两者的影响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资本预算的NPV法。第5章建立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预算的委托代理模型,对内部资本市场的预算租金和激励问题进行研究。第6章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季度性财务数据检验软预算约束的代理成本假说。第7章总结全书的研究结果,得出《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的主要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对《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的研究不足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资本预算研究》:
  (1)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这里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是指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本预算的部门数量多少,因为内部资本市场配置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分部间的合作协调,在存在多个分部的内部组织中,这种资本预算配置过程不只是总部的集权化的选择过程,同时也是分部成员的讨价还价过程和博弈过程。这一过程就是Bernado等所强调的社会化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过程。而这种社会化选择的合作博弈中,成员的数量与配置效率有密切关系①。前述的多元化周期性的收购和剥离现象所导致的效率变化,它与分部数量及分部的收入(或资产)结构的关系在Rumlet的经验研究中得到证实。
  (2)内部控制机制。在这里与投资有关的控制机制是指与预算执行过程有关的内部审计和控制过程、与投资支出有关的R&D开发过程、分部管理者的激励结构。围绕这些过程不同组织有不同的控制和实施策略,它们会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内部资本预算采取有效的审计控制时,前面所述的激励契约中的多种信息成为一种可验证信息,这会改善内部资本市场在多期的配置效率。研究和开发投入是企业不断改善投资机会的重要途径,研发费用投入程度不同最终也成为投资效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代理成本。根据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不同企业由于自由现金流的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代理问题。而具体到多部门的企业而言,这种代理问题又有一种新的形式,即总部滥用资本配置权将更应该投资的分部的现金流转移投向对其有利的分部或项目,但在另一方面对总部管理者而言,如果企业规模是固定的(自由现金流相对固定),总部即便是为构建“帝国”投资时也会采用使总体的收益最大化,这似乎指出内部资本市场客观上有减少代理成本的因素。另外前文推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双层代理,那么分部管理者是否存在与掠夺有关的“弱肉强食”或平均主义表现的“社会化”资本配置?不同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不同,分部管理者寻租行为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同组织的内部资本市场中的代理成本的表现也各异。
  (4)权益结构。权益结构是指不同融资来源的比重,对独立企业(即没有内部资本市场时)而言,剩余索取权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价值,这也是MM定理对不完美资本市场所做的表述。当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此时的多元化经营会减少企业的整体风险,那么此时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是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加速因子还是一个减速因子?例如,当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且总部(或分部)管理者持有股权投资时,会不会改善独立运行的企业的“过度投资”的情形?从代理成本角度看,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环境中,总部及分部管理者如果拥有所有权,此时将会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Stein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另外高效率的分部也可能采取“防御性投资”,即高现金流的分部为了保护自有现金流而采取保护性投资,从而影响整体可投资内部资本。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起源——技术财务学的建立
1.2 公司财务理论的逻辑转向——MM理论
1.2.1 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
1.2.2 MM理论研究的逻辑缺失
1.3 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行为财务学的演变
1.3.1 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发展
1.3.2 行为财务学的主要贡献和缺陷
1.4 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途径——新制度财务学的建构
1.4.1 融合公司投资与财务结构的研究,完善新制度财务分析的运行基础
1.4.2 重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建立新制度财务学的制度分析载体
1.4.3 分析财务政策的行为特征和权力结构,完善新制度财务学的方法
1.5 研究框架
1.5.1 资本预算——现实的切入视角
1.5.2 内部资本市场——有待完善的分析框架
1.5.3 研究内容

第2章  资本预算与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演化
2.1 公司财务与资本预算
2.2 主要公司投资理论
2.2.1 J投资模型及其扩展
2.2.2 T投资模型及Q值的度量
2.2.3 期权(Option)投资模型
2.2.4 内部资本市场的投资模型
2.2.5 几种资本预算模型的比较
2.3 资本预算的融资约束与代理成本
2.3.1 资本预算与融资约束
2.3.2 资本预算与管理者行为
2.3.3 资本预算、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关系研究评论
2.4 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
2.4.1 多元化的历程
2.4.2 多元化效率的经济学解释及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引入
2.5 内部资本市场的实证财务检验
2.5.1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性的检验
2.5.2 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与效率
2.5.3 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文献回顾
2.6 小结

第3章  内部资本市场的结构、运行和效率
3.1 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3.1.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起源
3.1.2 资本交易内部化的两种解释途径
3.1.3 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
3.2 内部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分类
3.2.1 内部资本市场与组织结构
3.2.2 内部资本市场的分类
3.2.3 内部资本市场结构的度量
3.3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
3.3.1 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过程
3.3.2 内部资本市场的最优规模
3.3.3 内部资本市场的最优激励
3.3.4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和治理框架
3.4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3.4.1 资本效率的财务度量与结构关系
3.4.2 内、外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比较
3.4.3 组织间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比较
3.5 小结

第4章  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预算的动态分析
4.1 基本模型
4.1.1 动态投资的前提假定
4.1.2 资本预算的基本模型
4.2 模型求解
4.2.1 求欧拉方程的解析解
4.2.2 欧拉方程的数值解——GMM参数估计
4.2.3 基于欧拉方程GMM参数估计的价值函数模拟
4.3 基本模型的扩展(Ⅰ)——融资约束
4.4 基本模型的扩展(Ⅱ)——代理成本
4.5 参数估计和资本预算方法的改进
4.5.1 估计模型的建立
4.5.2 用广义矩估计法(GMM)估计融资约束的参数
4.5.3 模型的实证意义
4.5.4 模型对资本预算NPV法的改进
4.6 小结

第5章  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预算的代理模型
5.1 内部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
5.1.1 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契约
5.1.2 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契约
5.1.3 不完全信息下的预算租金
5.1.4 求不完全信息下的预算优化的次优解
5.1.5 不完全信息下的事先行动预算模型
5.1.6 不完全信息下考虑信号效应的预算模型
5.2 内部资本市场的道德风险模型
5.2.1 激励可行利润转移契约
5.2.2 完备信息及风险中性的最优契约
5.2.3 分部管理者风险回避的最优契约
5.3 内部资本市场的混合代理模型
5.3.1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混合模型
5.3.2 重复的逆向选择模型
5.3.3 重复的道德风险模型
5.4 小结

第6章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实证检验
6.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定义
6.2.2 数据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6.3 内部资本市场收益的实证检验
6.3.1 内部资本市场中会计收益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6.3.2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6.4 内部资本市场投资行为的实证检验
6.4.1 内部资本市场中投资模型的一般检查模型
6.4.2 内部资本市场中对融资约束的检验
6.4.3 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预算的代理成本模型
6.5 内部资本市场软预算约束的代理成本实证研究
6.5.1 样本数据与季度性资本支出的统计
6.5.2 季节性投资的因素分析模型和代理分析模型
6.5.3 季度性支出的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5.4 季度性资本支出的分析结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贡献及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