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及其在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50427
  • 作      者:
    胡瑞卿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及其在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主要采用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法,学习和吸收前人技术创新研究成果,探索和补充前人未有的或不完善的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和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与应用验证相结合法,对本文所创建的、并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最优秀”的两种测评模型(即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法,来对测评模型、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测评变量权重值的确定方法、技术创新测定结果等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瑞卿,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2011年起任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3年起为惠州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为惠州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及其在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开展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相关研究,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现有的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存在较多缺陷与不足。如,模糊综合测评的常用模型,以“最大隶属原则”判定被评对象的评价等级不太科学,使本来“模糊”的评价等级变得更加模糊;以模糊评价等级排序来评判测评对象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排序性较差,且同一评价等级内被评对象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无法排序;对测评变量间的相关性未作独立化处理,使测评结果存在信息重叠性问题,不能较好地反应测评对象的实际技术创新水平;等等。对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的现有技术创新测评模型,需要补充、修正、完善和创新。
  二是依据层次分析理论、模糊综合测评理论及技术创新测评原则等,构造了弥补模糊综合测评常用模型致命缺陷的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相对独立的、不带数值型测评变量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三是依据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理论和线性加权综合测评常用模型理论,构造了集前两者优点于一体的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相对独立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四是依据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测评常用模型理论,构造了集前两者优点于一体的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具有相关关系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五是从测评模型对测评变量的要求、测评能力、测评结果状况,以及测评模型的优缺点、适用场合等出发,比较和分析了线性加权综合测评常用模型、模糊综合测评常用模型、主成分分析测评常用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测评原始模型、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模糊层次数据包络分析测评模型八种技术创新测评模型,选择了优点最多的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作为本文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的应用模型。
  六是利用根据系统随机抽样出来的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抽样调查和文献调查数据,对技术创新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应用及实证表明:两模型测定结果十分接近,且与测评企业的实际技术创新能力相一致。由此,两模型的优良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
精彩书摘
  2.1.2  创新与经济发展
  (1)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早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济发展理论》(1912)特别强调技术作为外生经济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后来根据对现实的观察,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7)中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创新理论,转而认为技术创新是内生变量,正是获取超额利润的动机使企业高度重视研究开发活动,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是一个正相关关系,没有创新,企业就不可能发展(王雪苓,2005)。在他看来,有一个与科学新发展相关但已能确定的基本发明流,一些企业家意识到这些发明的未来潜能,并冒一定的风险进行技术创新,如果一项根本性的创新成功,它将打破现有市场结构的均衡状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由于成功的创新会产生巨额利润,因此,创新一旦产生,必然引发企业模仿,众多的技术创新模仿活动会推动技术创新大浪潮的形成,而这种创新的浪潮或创新的集群行为则导致经济走向繁荣,接连不断的创新浪潮保持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
  (2)技术创新产生经济周期
  熊彼特认为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呈周期性,是原有均衡状态的破坏和新的均衡状态的出现。他指出,“新的组合,不是像人们依据一般的概率原理所期望的那样,在时间上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新的组合一旦出现,就会成组或成群地不连续地出现”(约瑟夫·熊彼特,1990)。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时多时少,时高时低。而且,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会引发技术扩散或技术模仿浪潮,整个经济领域将会出现应用这种创新技术的热潮,在热潮中则伴随着投资、金融甚至投机的扩张,将经济拉动,并推至繁荣。当新产品大量推出市场,创新活动的“好处”被社会消化完毕后,“新产品”价格下降,其超额利润也就随之消失,达到平均利润甚至低于乎均利润。如果这一时期,新的创新项目尚未出现,经济就会进入危机和萎缩状态。当然,经济的衰退又促使企业家进行新的创新,以寻求新的盈利机会,从而导致下一轮的经济高涨、萧条,形成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复苏、繁荣、危机、萧条。
  熊彼特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长(50—60年)、中(9—10年)、短(约40个月)三种波长不等的经济周期。每一周期的形成及长短,都与特定的创新活动直接相关。
  (3)技术创新制造“创造性的毁灭”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创新的“创造性毁灭”中发展和更替的。由于技术创新使企业潜在的利益转化成现实的利润和远大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大量企业创新模仿,产生许多新的企业和新的产品,使经济发展达到高峰。在新的企业产生和新的产品推出的同时,一批旧的企业和旧的产品面临“毁灭”或淘汰。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2 本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之处
2 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2 熊彼特以后的技术创新研究简要回顾与评价
2.3 技术创新过程的模型理论
2.4 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技术创新测评的理论基础
3.1 技术创新概述
3.2 技术创新测评概述
3.3 本章小结
4 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及其比较和选择
4.1 层次分析理论
4.2 模糊综合测评模型
4.3 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
4.4 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
4.5 数据包络分析测评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技术创新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
5.1 中小工业企业的界定
5.2 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体系的构建
5.3 测评变量值的预处理
5.4 测评变量赋权法的确定
5.5 测评企业的选取及测评变量值的来源
5.6 测评变量权重值的确定
5.7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的测定
5.8 本章小结
6 技术创新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
6.1 第三层测评变量间相关系数的计算
6.2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的提取
6.3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值的计算
6.4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权重值的计算
6.5 第二层各测评变量综合能力的测定
6.6 第二层测评变量间相关系数的计算
6.7 第二层主测评分量的提取
6.8 第二层主测评分量值及其权重值的计算
6.9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的测定
6.10 本章小结
7 测定结果分析
7.1 两种测评模型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
7.2 2006年及2011年企业测定结果横向比较分析
7.3 2006年与2011年企业测定结果纵向比较分析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有关问题讨论
参 考 文 献
后  记
附录A:惠州市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地调查问卷
附录B: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调查新测评变量原始值
附录D: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标准化值
附录E: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原始值
附录F: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标准化值
附录G: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表
附录H:2006年与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初始测定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