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研究》:
(二)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保障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
1.科学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继现代种植园区、沙田柚种植园区、畜牧养殖园区等启动建设后,长寿区又规划启动了现代粮油种植等园区建设。在对全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镇用地进行全面勘测核实的基础上,对全区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完善现有规划中农业和工业、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衔接,并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详细布局,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指导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2.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制度
一是鼓励农村企业化,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鼓励农民以土地、实物等多种形式入股成立种养殖企业,并建立与农业专业人员聘用指导相结合的机制,在生产技术上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环节,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继续探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允许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或者土地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扶持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努力探索“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和认证制度,扶持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并支持其申办微型企业,在金融服务、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集配送、物流、仓储、冷链、安全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提升长寿区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水平。二是加强农超对接,积极引导永辉、新世纪、华润等大型超市与供应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在保障企业农产品供应市场的同时提升农民收入。三是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降低农产品在物流、仓储等环节的费用,降低农产品非农业生产环节成本,促进农户增收。四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保险公司参与农产品保险,建立应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政府补贴与保险公司赔付相结合的新型担保模式。
4.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一是与知名农业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现代农业园区内成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设立人才实习基地、种养实验基地等科研机构;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基金、863项目等,力争获得国家级的试验性项目,提升长寿现代农业园区的对外知名度。二是提升现有年轻农业人才的待遇水平,对于属于人才引进的农学硕士、博士类人才优先给予职称聘任、级别晋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机制,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民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以特色“长寿文化”推进休闲旅游圣地建设
1.推动文化旅游上档升级
长寿虽有巴寡妇清、谯定、还珠楼主等“长寿三贤”,但长寿在古时实为蛮荒之地,文化资源禀赋并不丰厚,如单纯依靠长寿自身的地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其知名度和市场效应十分有限,因此,可放宽文化视野,将长寿融入巴渝文化的生长土壤中,对巴渝文化中的图腾文化、峡江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挖掘,拓宽长寿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并以此建立相应的文化展示园,吸引外地游客来长旅游。
2.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旅游的发展将逐步形成多个产业有机融合的趋势,长寿拥有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半小时衔接的优势,可在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的打造上将二者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游玩、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旅游体验,充分发挥长寿旅游的整体性竞争优势,促进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可充分利用街镇工业走廊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优势,开发生产具有长寿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特色食品,进一步延长长寿旅游的产业链。
3.广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长寿旅游建设
广开渠道,吸引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长寿区旅游项目投资建设与营运,积极探索“旅游公司+农户”“旅游协会+农户”“种植基地+农户”等多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