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研究背景<br>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目标与意义<br>一研究问题的提出<br>二研究目标<br>三研究意义<br>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思路与主要内容<br>一研究方案<br>二技术路线<br>三主要内容<br><br>第二章 供应链协同管理综述<br>第一节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及特征要素<br>一协同的内涵<br>二供应链协同的概念和特征<br>三供应链协同的层次及内容<br>第二节 供应链协同战略<br>一供应链协同框架及机制<br>二供应链协同价值及关键影响因素<br>第三节 供应链协同战术<br>一需求信息共享策略与生产协同<br>二库存与物流协同<br>第四节 供应链协同支撑技术<br>一IT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br>二新兴IT技术下的供应链协同模式<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br>第三章 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管理概述<br>第一节 加工装配系统管理<br>一装配企业运作管理<br>二加工装配式供应链管理<br>第二节 装配供应链中的“双重边际效应”及协调策略<br>第三节 供应物流批量协同<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br>第四章 JIT环境下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运作模式<br>第一节 JIT营运环境及生产模式<br>第二节 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运作<br>一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策略<br>二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运作技术<br>三基于Supply-hub的供应物流协同模式<br>第三节 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模型及内容<br>一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概念模型<br>二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的内容<br>第四节 供应物流协同运作模式及特点<br>一JIT直送工位<br>二Supply-hub集货管理<br>三Milk-run运输组织<br>第五节 本章小结<br><br>第五章 影响装配企业供应物流协同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br>第一节 供应商协同供货、3PL公司协作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br>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br>二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br>三统计分析<br>第二节 合作关系水平、信息交流整合与供应物流协同<br>运作及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br>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br>二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br>三统计分析<br>四结论<br><br>第六章 考虑运输成本的装配企业零部件订货模式比较分析<br>第一节 考虑物料运输成本的JIT/EOQ订货模式选择研究<br>一物料的运输成本<br>二假设条件和符号定义<br>三制造商的成本函数<br>四制造商的订货与生产批量联合决策模型<br>五算例分析<br>六结论<br>第二节 Supply-hub环境下的多源供货模式决策研究<br>一假设条件和符号定义<br>二从两个供应商处单独取货时的批量模型与成本函数<br>三通过送奶路线循环取货时的批量模型与成本函数<br>四两种情形下的批量大小及费用比较<br>五算例分析<br>六结论<br><br>第七章 基于Supply-hub和寄售的零部件补货批量协调模式<br>第一节 基于Supply-hub的两供应商一单制造商批量协调模式<br>一问题描述<br>二成本函数<br>三批量决策模型<br>四算例分析<br>五结论<br>第二节 嵌入Supply-hub的供应链联合<br>生产与订货批量模式<br>一研究与参数假设<br>二年总成本函数<br>三批量决策模型<br>四两种决策情形下的成本比较及协调策略<br>五算例分析<br>六结论<br>第三节 基于寄售的供应链批量协调模式<br>一假设及符号定义<br>二供应链的成本分析<br>三供应链的批量模型<br>四制造商订货批量过大时的批量协调<br>五算例分析<br>六结论<br><br>第八章 零部件补货提前期及制造商线边库存容量协调策略<br>第一节 需求不确定时制造商零部件补货提前期协同研究<br>一Supply-hub订货模型<br>二Supply-hub库存优化策略分析<br>三算例分析<br>四结论<br>第二节 JIT环境下考虑可控提前期和缺货损失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br>一问题描述及假设<br>二供应链费用函数及决策模型<br>三供应链协调策略<br>四算例分析<br>五结论<br>第三节 JIT环境下工厂线边库存容量投资协调策略研究<br>一假设与符号定义<br>二考虑线边库存容量投资的成本函数<br>三线边库存容量投资决策模型<br>四线边库存容量投资协调模型<br>五算例分析<br>六结论<br><br>第九章 两买方联合购买协同批量决策模式<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