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必然会出现分化,部分农民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在当前我国农业就业严重不充分的情况下,农民选择兼业或完全脱离农业的方式分化其他职业,是必然趋势和现象。从农民个体来看,与经济学和社会学所研究的一般样本一样,农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条件、家庭特征、社区环境以及宏观大制度就不同的职业分化方式和地点做出理性的选择,以期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根据期望收入理论和新劳动迁移理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会产生对自身当前生活的不满足感和进行职业分化的愿望,当环境和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种需要和愿望会变成职业分化的动机。
本书以组织行为学中的行为动机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分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现状、特点、环境以及分化的动力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职业分化的绩效和报酬进行分析,研究农民职业分化的整个行为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阐述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从各个角度进行的不同研究进行简单总结和评述;介绍研究目标和内容,并构建研究的思路和框架;说明研究方法以及数据来源;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说明。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对农民职业分化相关的经典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包括社会分化理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组织行为学的行为理论等;明确研究的对象及主要概念。
第三章,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现状分析。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实地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研究资料,总体分析和说明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分析我国农民职业分化受到的主要限制有哪些。
第四章,农民职业分化环境分析。基于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现状,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制度因素、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在此主要是现代化进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和验证农民职业分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利用实地调研数据,最终阐述农民职业分化对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第五章,农民职业分化动机与能力分析。本章主要从微观层面。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农民职业分化的水平以及在城乡间地区的选择两个角度,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活状况等方面,对不同分化类别的农民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卡方检验方法,归纳和验证不同分化类别农民的个人、家庭等特征,从而找出促进和限制农民职业分化的主要个体因素,并为下面对农民职业分化决策行为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六章,农民职业分化行为分析。本章基于行为主义的分析方法。从农民职业分化的行为决策角度,运用调查数据,从非制度性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农民职业分化选择的主要因素和相应变量,以微观因素为主体,构建农民职业分化类别多元选择模型和农民职业分化地区选择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影响农民职业分化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农民职业分化绩效与报酬分析。首先对农民职业分化行为决策的结果也即农民职业分化的绩效进行分析,结合调研数据,从农民职业分化程度不同和城乡区域不同两个角度,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结果。之后,将发展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引入到农民职业分化的行为分析中,从人力资本投人与收益的比较视角,分析农民职业分化行为的报酬水平,并据此推断农民职业分化的原因、效果、满意度及后续可能的行为。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意义。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