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研究》:
具体到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一方面,受耕地资源禀赋的影响,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只能维持其自身温饱需求的现实中,试图通过农业产出的增加获取更多的收入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除了个别增值能力较强的经济作物生产外,沿海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对种植一般粮食作物的农户而言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现阶段的农业经营主体中,以小规模经营农户,特别是兼业经营户为主,小规模兼业经营情况下,新的生产要素难以被有效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有效提高农业产出效率。而农业生产要素分散采购面临较高的购置成本,与此同时农产品小规模分散销售则影响了其市场谈判能力,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规模,制约了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
面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面临的困境,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在于,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有效的推进措施在于转变传统认识、完整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扶持引导等(廖西元等,2007)。而从对实践中农户扩大规模经营行为的观察也可发现,对农户而言,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并不单单只是为了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或是增加农产品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只是增加收益的一种手段而已,增加经营的收益才是最终目的(许庆等,2011)。
从更广泛的视角上,通过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户农业收入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要素效率以及增加农产品收益来实现农业收入的增长,而且规模化经营有助于农户采取农产品加工的形式延伸产业链条、采用规模化贮藏的手段进行反季节销售、采用标准化生产开展品牌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手段进一步增加农户农业收入。因此,从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的角度而言,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优化沿海地区农业发展保障功能的需要
关于农业发展的功能,一个最为常见的解释是对其经济功能的阐释,即强调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产业的重要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及外汇贡献四个方面,其中农产品贡献是其最基本的保障功能。就农业所承担的农产品保障责任而言,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的食物供给是其终极目标。受粮食供给的特点以及恩格尔定律的影响,人类对食物,特别是粮食的需求其实存在一个阈值。供给不足则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供给过量且难以有效储存的情况下造成产品及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影响农民的利益,从而影响其生产决策。而就人类对食物的需求结构而言,是处于一定的变动之中的,如表现为肉奶、蔬菜、水果、粮食需求结构随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对农产品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挑战。
因此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规模以及适应结构性需求特征,是实现农业发展保障性功能的首要责任。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格局中,一方面,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往往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分析,盲目生产的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往往模仿邻居的种植行为。农户农业生产对象高度同质化易导致同类产品同时进入市场,造成产品价格急剧下降,而第二年则纷纷放弃此类作物的种植,市场供给量低于需求又造成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涨落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对保障农产品供给带来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中,对农业产出的依赖性下降,农户农业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也较弱,因而其农业生产往往采取粗放式生产甚至抛荒行为,对土地要素利用效率的下降也将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产生负面影响。适度规模现代农业中,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行为的市场化趋向显著,而且有更为完善的市场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对农产品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在市场需求信息指导下的农业生产行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趋势,因而更有助于完善农业生产的保障性功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