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生产率的认识和问题
人们对生产率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深化的。从提出分工以提高劳动效率到改进管理以提高组织效率,从着眼于个人效率到注意社会效率,从单独追求效率到讲究效率与效益的协调,从依靠机器到尊重人,这些变化都反映了这一情况。本章根据生产率思想史上的这种事实,从基础概念出发论述生产率的概念、意义和有关的问题,诸如就业与工资、物价与通货膨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和高龄化社会等。
1.1生产力与生产过程
生产力是通过劳动利用自然满足生存与生活要求的能力。它通常包括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这三者。对于生产率问题的研究,生产力三要素论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还必须加以补充,因为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管理上的改善以及信息作用的扩大已经变成新的不容忽视的要素。于是,根据生产力三要素提出的劳力、土地、资金的原有生产率三要素之外,知识、信息、管理就成了新的生产率三要素。其差别在于新的三个都是具有劳动力的人所掌握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必须以人为本。生产过程则是生产力在现实中起作用的经济过程。所谓现实有双重含义,第一,生产力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第二,生产力必须是现实的,就是说,是已经形成并可供使用,而不是尚待形成的只是理论上的产物或可能性,只有这样它才能是“投入”。所谓经济过程是指形成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使之增殖的过程,其结果就是“产出”。在这一过程中的形成和增殖都有赖于市场的运营和其中货币的循环,因此,生产过程必然存在于某个经济系统之中。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初始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劳动力才是创造包括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在内的产品和财富的源泉。这些产品和财富首先要有使用价值才能成为产品和财富,再通过商品市场取得交换价值,同时以货币表现出自己的价格。我们的生产率研究就是从这些基本事实和基础概念出发的。
1.2生产率
生产率是对生产力的投入和生产力的产出之间相对关系的描述,而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程度决定了生产率的高低。这里的有效利用具有以下三个含义。首先,生产力诸要素只有在同时被使用时才形成生产力,任一个别的生产力要素单独使用是形不成生产力的,也就出不了产品;其次,生产率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些要素在质上和量上的大小,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最后,所起作用的大小则全靠生产过程中和经济系统内的各种力量和关系,诸如: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影响。生产力要素的有效利用程度表示为生产力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力成果的产出量的相对关系时,就是生产率。
1.2.1生产率的意义
生产率从宏观经济的观点看,是与国民经济的增长联系的。国民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全体手中的有形和无形财富的增加,从而带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大小和生产率的高低。生产率如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看,是与企业生产发生联系的。财富的创造是通过企业的活动而实现的,而活动能力的大小正如将在本章说明的那样就是生产率。因此,生产率既是企业经营管理优势的表现,也是企业技术水平高低的反映,更是企业教育培训好坏的标志。生产力要素的投入和生产力成果的产出都是具体地对企业而言的。虽然在国民经济的经济系统内生产力要素存在于各个环节,但是它们最终要投入到企业中去,再经过企业的活动作为产出回到国民经济中,如此循环往复。一国的实力和一国国民的福利依赖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取决于这两者的协调管理。但是,归根到底,只有微观经济的企业才是基础,它的管理是根本。
换一种观点看,事情会更清楚。如果从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来说,就是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没有了,社会也就不存在了。有了人口,就得有劳动力去保证他的生活。把人口与劳动力联系起来的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图1.1描绘了其问的四个层次。Ⅱ的产出/人口的比率是经过人口、就业、劳动的传递转化的连乘关系表示的人均产出。Ⅲ是从总人口看的国民财富,它依赖于与Ⅱ中各项对应的比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