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311801
  • 作      者:
    高殿军著
  • 出 版 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及其补偿机制研究》在对矿产资源的特性及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循环成本理论、现代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产权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经济理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的构成及其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中国煤炭企业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是非完全成本核算、煤炭资源资产的消耗即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可以“折耗”的方式实现补偿、地勘成本的补偿应通过矿业权的市场转让来实现。
展开
精彩书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运用大循环成本理论、现代资源环境经济理论及成本补偿理论等经济理论并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经验,深入研究煤炭这一可耗竭的资源性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及其补偿问题,目的是为国家制定煤炭相关税费政策及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1.2.2研究意义
  煤炭行业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而煤炭资源开发的完全成本是否得到足额补偿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此外,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也是建立合理的煤炭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国家制定煤炭工业的相关税费政策的依据。因此,研究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及其补偿方式对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中国又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如果我们对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实行无偿取用政策,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不进行完全成本核算,那势必导致这样的后果:
  (1)资源浪费严重,加速煤炭资源的耗竭。由于不付出资源成本,煤矿企业缺乏节约资源的意识,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挑肥拣瘦、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的情况,造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进而加速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
  (2)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如果环境方面的付出得不到完全补偿,那么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将会使环境日益恶化甚至造成生态灾难。
  (3)安全生产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煤矿特殊的生产条件,决定了煤矿需要庞大的安全费用投入。如果煤矿企业不在成本核算中计提安全基金的话,那势必会造成安全投入不足,从而使安全生产不能得到保障。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内容及本书结构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矿产资源价值理论研究
2.2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综述
2.3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成本及其补偿问题研究
2.4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的理论基础研究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3.2大循环成本理论
3.3矿产资源价值理论
3.4传统经济学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忽视及其导致的后果
3.5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分析模型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1矿产资源的属性与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
4.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分析
4.3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
5.1矿产品的资源成本与矿产资源资产自身价值的折耗
5.2矿产品的资源成本的测算方法
5.3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测算模型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
6.1环境成本的界定
6.2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构成
6.3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计量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1自然资源及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理论
7.2煤炭产品的资源环境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3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国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补偿
8.1资源成本的补偿渠道——征收矿租
8.2矿租的实现形式——权利金制度
8.3煤炭资源成本补偿的实现方式设计
8.4本章小结

第九章中国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补偿
9.1外部性理论
9.2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
9.3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模式
9.4本章小结

第十章生产性成本及附加成本的补偿
10.1煤炭产品的地勘成本及补偿
10.2煤矿退出转产成本
10.3安全成本与煤矿开拓延伸成本的补偿
10.4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结论与展望
11.1主要研究结论
11.2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