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旅游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也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大系统的一方面反映。由此分析,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就是需要实现地区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是需要打破北京在旅游发展方面的超然地位,通过对旅游发展滞后地区的扶助,在京津冀的整体范围内谋划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规划建设,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政策,最终实现区域旅游的合作共赢发展。
(二)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在明确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相互联系及区别,明确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与其他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相互之间区别的基础上,将有助于明晰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目标。面对新的时代背景,首都经济圈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为打破北京旅游发展的超然地位,努力改变京津冀三地旅游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状,通过统一规划和政策倾斜,努力改变天津、河北地区旅游发展的严重落后局面,构建起三地旅游发展优势互补、旅游产业协同配合的发展机制,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最终目标是通过扶助河北、天津地区旅游的发展,促进北京城市功能的疏散和拥堵问题的缓解,促进京津冀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当分析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存在问题的时候,行政色彩浓厚、市场力量发挥不足往往成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①在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原因在于,目前的发展路径模式已经固化,依靠微弱的市场力量无法扭转,关键就在于通过政府的主导力量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培育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土壤。四、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的战略举措(一)构建有利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保障,及时编制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在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为了促进首都经济圈的一体化建设,习总书记提出了七点要求,第一点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②鉴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形成的势能惯性和优势地位,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有所不同,京津冀固化利益格局的破解,需要首先构建架构于京津冀三者之上的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机构,统筹协调京津冀地区各个领域的一体化发展事宜。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构建高于三地旅游局或旅游委,由三地主管旅游的市长或省长架构于省委省政府层面的旅游统筹协调机构,以保障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固化利益格局的破解,从京津冀整体的角度,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以区域旅游均衡发展和总体增长率为考核指标,衡量首都经济圈的旅游发展绩效。
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之后,在高屋建瓴设置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统筹协调机构的基础上,有必要及时编制首都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首都经济圈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合作在区域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努力将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成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亮点领域。
(二)走旅游驱动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环京津生态游憩型小城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对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2013年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工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在历史上,伴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居住、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功能围绕着工矿企业布局和发展,工矿企业的生产功能与其他城市的配套功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开始向后工业化迈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宜商、宜游型的城市不断成为城镇建设的主导方向,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工矿企业为核心聚集城镇功能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不断发生改变,城市工业的发展不断向城镇周边园区化(以工业开发区、高新区为代表)的方向发展,曾经位于城镇市区的工业企业不断外迁,新规划城镇的工业生产型园区与其衍生的居住、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是相互分离的。在此情况下,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关键需要产业的支撑,建设新型城镇首先需要谋划主导产业的发展问题,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城建设将沦为空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