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基于核心企业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3444
  • 作      者:
    李慧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慧(1978-),女,管理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研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问题,尤其是核心企业在集群创新过程中角色作用的研究。在该研究领域,曾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CZH08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2JQ900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E002)等多项科研课题。同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10余项。在《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出版学术专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综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基于复杂产品的研制特点、复杂产品制造业及其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归纳提炼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的内涵和特征,从网络系统开放性、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创新过程动态化的综合视角,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大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从集群整体层面,研究探讨核心企业面向群外的知识吸收、面向群内的知识扩散与共享对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整体层面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以从新的视角探寻集群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决定因素,从而基于核心企业角度探索性提出推动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
  本书在跟踪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等最新理论成果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并以实证为主的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归纳并评价围绕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这一主题的历年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厘清研究历程的演进、研究路线的拓展、研究内容的扩充、研究热点的变迁以及已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等议题,从而为本书主题的确定和研究框架的提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辨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以关键影响因素为前因变量、以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绩效为后果变量、以面向集群内部的知识扩散为中介变量的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与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体系架构,并发掘各研究变量的内涵特征及构成维度,形成本书的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
  (3)运用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本研究所需的关键数据资料。面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装备制造业协会负责人、装备制造业领域部分企业负责人以及学术界专家等进行访谈调研,以确定问卷发放企业;对西安、汉中、沈阳、成都、哈尔滨、安顺和上海等地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为调研企业,以从业三年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为调研对象,获取有效样本数据。
  (4)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9.0和AMOS17.0软件工具进行实证检验。具体过程如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方法进行量表数据的单构面尺度检验,以取得各研究变量的因子结构;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方法进行量表数据的效度检验,以进一步验证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因子结构的合理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进行整体模型的验证及模型修正,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形成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实践背景
二 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內容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三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演进
一 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二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产业集群理论
第二节 企业网络理论综述
一 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研究
二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研究
三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研究
四 组织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络研究
第三节 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进展
一 区域创新系统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研究
二 网络开放性视角下的集群创新系统研究
三 主体异质性视角下的集群创新系统研究
第四节 核心企业研究综述
一 核心企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二 核心企业在集群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地位及作用
第五节 吸收能力理论及相关研究
一 吸收能力的概念、内涵及构成
二 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 吸收能力与创新的关系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及其创新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內涵及特征
一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概念内涵
二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特征
第二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现状
一 青岛船舶制造业集群及其创新发展案例分析
二 西安航空高技术产业集群及其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
三 株洲轨道交通制造业集群及其创新发展案例分析
四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及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
第一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的创新动因
一 核心企业利益驱动
二 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推动
三 科学技术推动
四 政府政策的激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构成要素
一 节点要素
二 关系要素
三 环境要素
第三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
一 集群网络结构相关研究
二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
第四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过程
一 创新产生过程
二 创新扩散过程
三 创新持续过程
第五节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
一 能力互利、与资源共享机制
二 集体学习机制
三 合作信任机制
四 三种机制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概念框架及实证测量
第一节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概念內涵及其构成
第二节 研究量表的初始题项设计
第三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一 样本选择
二 数据收集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 信度检验
二 KMO和Banlctt球形度检验
三 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分析
四 效度检验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机理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一 核心企业
二 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
三 集群创新绩效
第二节 总体研究框架
一 外部知识联结能力、核心企业与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
二 总体研究架构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 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核心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
二 理论模型构建
第四节 研究假设
一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与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绩效关系
二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与其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
三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
四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与知识差距的关系
五 知识差距与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
六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扩散的关系
七 知识扩散与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一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二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三 调查问卷的防偏措施
第二节 研究变量选择与度量
一 度量指标选择与设计的原则和程序
二 研究变量及其度量指标
第三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一 样本选择
二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证分析方法
一 信度检验
二 效度检验
三 因子分析
四 相关分析
五 假设验证方法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单构面尺度检验
一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量表
二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量表
三 知识差距量表
四 知识扩散量表
五 集群创新绩效量表
第二节 信度检验
一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量表
二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量表
三 知识差距量表
四 知识扩散量表
五 集群创新绩效量表
第三节 效度检验
一 核心企业外向型知识吸收能力量表
二 核心企业技术能力量表
三 知识差距量表
四 知识扩散量表
五 集群创新绩效量表
第四节 整体结构模型验证
一 初步数据分析
二 初始模型拟合
三 模型修正与确定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研究结果讨论与策略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
二 研究结果讨论
第二节 管理策略和建议
一 针对集群核心企业的策略建议
二 针对政府的策略建议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一 主要工作
二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局限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研究局限
三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正态分布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