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俗节庆文化与旅游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0387
  • 作      者:
    吴小莲,李冬芹,张强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小莲,湖北黄冈人。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行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湖北美术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建设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顶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及专项任务顶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顶,公幵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湖北艺术市场的现状及其对策调研”报告获湖北省委颁发的湖北市场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湖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发展奖二等奖,“艺术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系列论文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民俗节庆文化与旅游创新研究》以民俗节庆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产品开发为视点,解读了中华民俗节庆文化的内涵、形式、特征以及功能与作用,论析了中外民俗节庆文化与旅游节庆文化的差异与互动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中国古代对”文化”的理论阐释
  直到西汉,中国才有了“文化”一说。西汉刘向的《说苑》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丁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①。此时的文化实为“以文德感化”之意。所谓文德是指礼乐教化之意。为此,后来学者将“文化”与“武风”相对应,称为“以文教化”。例如唐朝诗人卢照邻在其作品中将“文化”与“武化”相对应表述为“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②。唐朝诗人程行谌写下了“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的诗句③,也表明了“以文教化”之意。到了元朝以后,“文化”一词多指通过“文治教化”所呈现的社会文明状态,接近于现在的通过教育等手段实现社会和谐与文明开化之意。在《元史》一书中记载有:“刘耕孙……乃为建学校,求民间俊秀教之,设俎豆习礼让,三年文化大兴。”④这里的“文化”就已经接近于现代意义。因此,中国古代的“文”与“武”相对而出,文化的含义也始终在此基本语意上拓展引申,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今天所理解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
  二、西方“文化”(Culture)的多重内涵
  西方的“文化”(culturc)一词源于拉丁语,本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直到中世纪晚期,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家将人文科学从神学体系中解放出来后,culturc才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直到18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叶才成为一种常用词。
  影响最大的要数1871年英国著名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对文化的界定,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其后,这个定义被西方各国学者沿用或征引。直到今天,culture除了指人们锻炼、iJwl~、修养,以及动植物菌的培育、培养外,还分别指对于文艺等的了解和鉴赏(即个人的文化品位);或指一个社会智力发展的状况(即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还指体现于文艺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如希腊文化、东方文化);或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等(如因纽特人的文化、工人阶级的文化)。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Alfred Kr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K1uckhhn)在其著作《文化概念与定义的述评》(Culture:A Critical Review。fC。nccDts and Dcnnitions)中,提出了文化是以各种外显或內隐的形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也包括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核心是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特别是价值取向。文化体系虽被认为是人类活动之产物,但也被认为是限制人类进行某种活动的因素。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botParsons)则认为,文化是由人性内化的经济和政治等社会的基本要素。除了价值可共享外,还包括关于社会中可欲求的观念标准以及获得这些事物的具体途径,它是提供语言及其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系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俗节庆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俗概述及其分类
一、民俗的概念综述
二、民俗的分类概括
第二节  文化的内涵及其理论阐释
一、中国古代对"文化"的理论阐释
二、西方"文化"(culture)的多重内涵
三、中国近现代对"文化"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民俗节庆的文化特质及其分析
一、集体性与模式化的本质特征
二、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异质化特点
三、传承性与播布性的动态特质
四、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特质
五、服务性与规范性的社会特质
第二章  民俗节庆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
第一节  中国民俗节庆的起源
一、源于历法节气
二、源于原始崇拜
三、源于禁忌与祭祀
四、源于宗教信仰
五、源于纪念性意义的节俗
第二节  中国民俗节庆的发展与变革
一、先秦岁时观念与节日的萌芽
二、汉魏时期岁时与节日的定型
三、隋唐至明清岁时与节日的成熟
四、近现代岁时节日的变革与创新
第三节  传承中华民俗节庆文化的作用
一、教化与规范作用
二、维系与调节作用
三、审美与教育作用
第三章  中国民俗节庆的分类、特性与功能
第一节  中国民俗节庆活动分类
一、农事节点与祭祀节庆活动
二、纪念性与庆贺类节日活动
三、娱乐与社交节庆活动
第二节  传统民俗节庆的基本特性
一、群众性与民族性
二、节律性与变异性
三、人伦性与复合性
四、地域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传统民俗节庆的社会功能
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促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觉心
三、增进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有助于民俗文化全民共享
第四章  中国传统民俗节庆的特色
第一节  经典隆重的春节
一、春节的起源
二、春节的习俗
三、新世纪的春节
……
第五章  中国传统民俗旅游节概述
第六章  中国民俗旅游节资源的开发
第七章  国际民俗旅游节庆的经验与启示
第八章  民俗节庆与旅游节庆的互动及整合利用
第九章  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化与策划
第十章  民俗节庆旅游的品牌化程及可行性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民俗节庆旅游的品牌定位与塑造
第十二章  中国民俗节旅游的品牌资产及形成机理
第十三章  中国民俗节庆旅游品牌的营销策略
第十四章  中国民俗旅游节庆的品牌管理与维护
第十五章  中国民俗旅游节庆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